十幾年來一直推行能源轉型的德國在電力市場上最大的設計特征就是:為更高比例的接納可再生能源而度身訂造。
德國電力交易中心:為綠電量身定制的嚴謹市場
文·廖宇
不同國家之間,電力市場的體制設計都是各不相同并呈現強烈的民族特點——其甚至已經超越技術上的依存和能源結構的差異,而更多的反映了這個國家政治經濟結構甚至是文化特色。
十幾年來一直推行能源轉型的德國在電力市場上最大的設計特征就是:為更高比例的接納可再生能源而度身訂造。幾乎沒有人懷疑,德國人基于這一出發點所釋放出的發展新能源的極大誠意,但實際的效果與路途的艱難也是觀察者們必須考慮在內的。
市場自由活躍
德國電力市場自由化是從1998年4月對電力及天然氣產業采用“能源產業法修訂案”(簡稱能源法案,EnWG)開始的。能源法案的一個基本要求是將過去的區域性垂直壟斷模式從組織形式、財務形式及所有權方面進行分拆,并使電網運營商從電力產業價值鏈的其他行業中獨立出來。
通過這種分拆,大的能源公司改變了其公司形式,并進行整合。從過去的9個聯合公司,到如今只有4個輸電系統運營商(簡稱TSO):Amprion,TenneT,TransnetBW和50Hertz公司,每個運營商都有它自己的調度區域。
電網運營商主要分為在兩個最高電壓等級下運行電網的輸電系統運營商(TSO)和在110千伏及其以下電壓等級下運行電網的配電系統運營商(DSO)。即使是在配電網中,電力系統也是通過不同電壓等級的層疊構造的。例如,在一些較大的配電網中,反過來又有更小的子網(如城市供電公司)與其連接。
基于目前的德國電價機制,無論對于發電企業還是電力經銷商來說,政府都不再進行直接干預。在這方面,人們希望通過市場機制的調節來實現電力大宗和零售交易的有效競爭。相比之下,輸電和配電網保持自然壟斷,而壟斷的利潤通過聯邦網絡管理局的政府監管來限制。過網費必須由政府正式批準并公布。此外,政府要求過網費在同一個電壓等級內和輸電距離無關。隨著自由化的發展,電力交易變得越來越活躍。
在這種情況下,從交易市場上購買電力是非常重要的電力采購來源。位于德國東部城市萊比錫的歐洲能源交易所(EEX)是歐洲最大的電力交易市場之一,德國以及歐洲各國的電力都在這里進行自由交易。EEX的實質是一個合資公司,最主要的股東是歐洲期貨交易所和EON德鐵等與電網相關的德國、瑞士、奧地利公司。
在德國參與發電市場的主體有發電商和電力供應商,交易形式有雙邊交易市場(OTC)和電力交易所交易,其中以雙邊交易市場(OTC)為主,時至今日依然有大約70%的電力交易是通過OTC交易完成的。
(來源:全球五金網)標簽: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