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7月底,湖南長沙市互聯網+時代制造業創新最核心的一塊“拼圖”: 由政府投資、長沙智能制造研究總院建設的長沙市工業云平臺正式發布。長沙,這個工業總產值已邁入“萬億元俱樂部”的城市,正處在蓬勃發展的階段,但也存在產業結構不優、傳統支柱產業工程機械增長乏力疲態初現、消化過剩產能、推動產業升級的巨大壓力。而智能制造,正在成為長沙制造業轉型升級的澎湃引擎。
威勝集團的生產車間中機器人已經和人實現了人機協作
9月3日,記者走進威勝集團有限公司、長沙智能制造研究總院等四家公司,通過行業領頭公司來解讀智能制造的長沙速度。
威勝集團:未來投資1.59億元用于智能制造
走進威勝集團生產車間,總裝線上的人車協作系統就印入眼簾。一邊是今年7月份剛投入使用的瑞森可機器人,一邊是工作人員,兩相協作,互不干擾。
“這是最新的八軸的機器人,名叫瑞森可。”威勝集團生產中心經理廖前忠介紹,自從瑞森可投入使用后,整個生產線的效率就提高了45%。
智能制造已經成為助推威勝集團發展的新引擎,也是威勝集團四五規劃的重要戰略行動之一。2016年6月,由威勝集團牽頭申報的“電力裝備能源計量及控制產品智能制造新模式”智能制造專項項目、“威勝集團智能電表及智能用電管理終端智能制造”示范項目,經過項目評議與公示順利通過審核,一舉拿下工業和信息化部“2016年智能制造新模式應用項目”與“2016年智能制造試點示范項目”,威勝也是電表行業中唯一一家入選企業。
按照集團智能制造戰略方案,預計在未來三年時間內,充分利用長沙麓谷威勝科技園、湘潭九華電氣產業園的10萬平米生產場地,累計投資人民幣1.59億,涉及計量、電氣、研究院等板塊的生產改造、智能生產線/車間建設。
長沙智能制造研究院:積極開展“長沙制造”實踐
2015年10月掛牌成立的長沙智能制造研究總院已經成為長沙市推動智能制造的頂層機構。研究總院聚集各類創新資源,形成產業生態發展共同體,共同打造“1+1+N”的“中國制造2025”長沙模式。開展集先進性、開放性、本地性、國際性于一體的“中國制造2025”最佳實踐,助力長沙打造中國最先進的智能制造示范城市。“成立后,我們幫助不少企業成功實現了轉型升級,取得了良好效果。”研究院院長鄧子畏表示。
鄧子畏的話有著實際的數據支持。截止目前,研究院已經牽頭組織中國電子、IBM、北自所及國防科大、中南大學等數十位專家,成立了智能制造專家委員會,對長沙市智能制造試點示范企業開展走訪調研、咨詢對接會等,為企業智能化改造升級開展深度咨詢服務,提供智能制造總體解決方案;以瀏陽制造產業基地園區為試點,為企業智能化改造把脈診斷,推進試點示范企業轉型升級的新模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同時,充分發揮市政府智庫的優勢,協助編制了《長沙智能制造三年行動計劃》及系列配套政策;協助政府開展“中國制造2025”城市試點示范申報;定期發布《智能制造動態觀察》等期刊;每月組織開展一期智能制造專家講堂,并推進專家講堂進園區、進標桿企業活動,目前專家講堂已成功舉辦七期,獲得了長沙本地中小企業廣泛好評;不定期舉辦技術研討會,就智能制造共性關鍵技術問題進行研討,為長沙工業制造企業轉型升級提供技術支撐;并與科研院所、企業合作共建研究分院,就某一領域關鍵技術問題進行聯合攻關。(據星辰在線)
標簽: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