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上班時,居住在中新天津生態城錦廬小區的居民郭女士都會把前一天的餐廚垃圾扔進樓道里的垃圾投放口。“先在家給垃圾分類,剩飯剩菜這些就扔投放口。電池什么的單獨放,廢報紙廢瓶子就攢著,到時候一起送到社區還能換成積分當錢花。”
被放入管道的垃圾袋,在重力作用下,沿豎管落入存儲器中,達到一定數量后通過微負壓形成的風力,以每秒25米的速度經過地下管道輸送到中央收集站,全程密閉,不需要任何形式的人工搬運。這就是目前國內最大、最先進的一套氣力垃圾輸送系統。
坐落在和韻路上的垃圾收集站是2號線路的中央收集站,所有垃圾都在這里分類處理,集中運至垃圾處理場或焚燒發電廠。
中控室內的大屏幕實時顯示每一個垃圾回收箱的狀態。“點位顏色是橘紅色就說明垃圾量已經飽和,可以開啟風壓進行回收。”控制人員告訴記者。垃圾在控制閥的作用下實現分類。隨后分別輸送到旁邊的微生物處理車間將油脂部分制成皂粉或生物柴油,有機部分制成土壤改良劑和有機肥料,剩余則被密閉壓縮后運到焚燒發電廠用于發電。制成的皂粉或生物柴油通過專業回收渠道利用。
據了解,包括已經投入使用的2號系統在內,中新天津生態城起步的南部片區共規劃建設4套獨立系統,均包括中央收集站、公共管網和物業管網,服務面積約5.6平方公里,包括居民區、商業區等,服務人數10萬人,垃圾收集量為87.2噸/日。先期投入使用的2號氣力輸送系統覆蓋13個地塊,其中9個住宅小區,4個公建。服務建筑面積達140萬平方米,服務人口數量約1.6萬人,每天收集10噸多的生活垃圾,13個地塊的傳統普通垃圾直運已取消。“整個中心站只需要三位工作人員。”而在傳統的汽車清運垃圾方式中,2號線路每天處理的10萬多噸垃圾至少需要2部垃圾車,七八人每天不間斷地清運才能完成。
氣力垃圾傳送貴不貴?生態城起步區四套系統總投資約3.3億元。何鵬給記者算了筆賬,“目前每噸垃圾通過氣力輸送處理的成本大概是180元,只略高于傳統的運輸處理,未來隨著規模的擴大和人力成本的不斷增長,氣力垃圾輸送的成本會越來越有優勢。”
值得注意的是,“氣力垃圾輸送系統并非傳送所有的垃圾。”何鵬說。生態城內生活垃圾分為五類,包括廚余垃圾、不可回收垃圾、可回收垃圾、大件垃圾、有毒有害垃圾等。其中,廚余垃圾及不可回收垃圾通過氣力輸送系統進行收集運輸。“其他的垃圾可以通過回收循環利用,或者必須通過專業回收避免污染。”因此,讓垃圾在出門之前分清楚是氣力垃圾輸送系統運轉的基礎。
標簽: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