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自主研發的國內首套高抗硫環空液面監測儀,經集團公司專家組鑒定,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我們的努力沒有白費。”8月11日,中原油田石油工程技術研究院試井中心主任陳永浩掩飾不住內心的興奮。
陳永浩與同事用了兩年多時間,自主研發了高抗硫環空液面監測技術和監測儀,這里面的艱辛只有他們知道。
為液面監測裝上“慧眼”
曾幾何時,普光氣田高含硫氣井加注環空保護液,只能通過“泄壓、加注”循環模式進行,油套環空需要加多少、是否加滿,施工人員無法及時了解,全憑感覺和肉眼觀察。
普光氣田高含硫氣井,完井管柱采用永久式封隔器卡封完井。為保護高含硫氣井油套管,延長使用年限,技術人員采用了油套環空加注防護液的方法。
經過長期生產,部分高含硫氣井環空保護液漏失,需要及時補充。技術人員在加注保護液前,采用測取環空液面位置的方法,來確定所加注的保護液用量。
“這種方法雖然可有效指導加注施工,但現有液面測試儀不抗硫化氫,耐壓低,探測深度小,無法滿足生產要求。”陳永浩說。
在這樣的背景下,油田科研人員開始探索解決方案。
抗高壓、高含硫環空液面監測儀,國內還沒有,要想研制出適用于高含硫氣田的高抗硫環空液面監測儀,需要解決諸多技術難題。
陳永浩與科研人員清楚地知道,高抗硫環空液面監測儀工作條件非常苛刻。
一道道難題擺在科研人員面前。他們下定決心要給液面監測裝上“慧眼”,讓大“動脈”平穩安全運行。
高抗硫環空液面監測有了專職“保姆”
經過兩年多攻關,科研人員研制出了高抗硫環空液面監測儀。
“這可是國內首套高抗硫、遠距離、自發聲、耐高壓環空液面監測儀。”陳永浩驕傲地說。
在研制測試系統時,陳永浩與科研人員根據“人體喉道發聲”原理,創新設計了自發聲共鳴腔結構,確保聲波能量聚集在60赫茲以下,能夠進行5000米井段測試。
他們還創新設計了雙片狀微音器結構,實現了次聲波發聲和長井段、窄空間、變通道信號接收,從而研制出國內首套采用“壓差控制發聲、遠距離傳輸”的高抗硫環空液面監測儀。他們還配套研發了數據采集、處理系統和余氣處理裝置,解決了高含硫環空液面測試難題。
以往施工,陳永浩與科研人員有一個習慣——找團衛生紙塞住耳朵,因為噪音太大。現在,他們引入了以“塔式分解、重構”為核心的小波降噪技術,在確保資料解釋準確的基礎上,實現了降噪。
“再也不用塞耳朵了。”陳永浩高興地說。
為了確保施工安全,在研究時,他們集合“壓差合理控制”“安全泄壓及余氣無害處理”等技術,形成了一套高含硫氣井環空液面監測安全控制技術。
自此,高含硫氣井環空液面監測有了專職“保姆”。
測試一次成功率100%
大灣405-3井生產過程中套壓較高,且與油壓變化趨勢相同,科研人員分析認為,生產管柱與油套環空存在竄漏點。對該井進行環空保護液面監測,測試最高套壓達27.4兆帕,測試一次成功率100%。通過對該井進行生產測井,技術人員能了解大灣區塊北部氣藏動用狀況,結合動態、靜態資料分析,評價產能,為大灣區塊合理配產提供了科學依據。
高抗硫環空液面監測儀在普光氣田普303-1井、普103-4井、大灣405-3井進行了20多次應用,測試一次成功率達100%。
石油工程技術研究院在中國石化西南油氣分公司川北采氣廠元壩氣田1-1H井成功應用高含硫井測試技術,測試最高套壓29.7兆帕,最大測深3973米,測試結果獲得了甲方的好評。甲方追加了12口井的測試服務工作量,總合同額達100余萬元。
中國石化集團公司專家組鑒定,高抗硫環空液面監測技術填補了國內空白,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
同時,技術人員應用相關儀器和配套工藝成功解決了東濮老區懸掛4英寸套抽油井環空液面監測難題。他們對4英寸套抽油井環空液面測試97井次,一次成功率達100%。
標簽:高抗硫環空液面監測儀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