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在线视频-亚洲综合在线观看视频-亚洲综合视频网-亚洲综合色秘密影院秘密影院-日本三区四区免费高清不卡

當前位置:全球化工設備網 > 資訊 > 行業動態 > 正文

95%都虧損 生鮮電商到底行不行

作者: 2016年09月09日 來源: 瀏覽量:
字號:T | T
【中國包裝網訊】生鮮電商是一個有著百億,甚至千億體量的市場,引來無數創業者和資本爭相進入。去年以來,大量資本進入,讓生鮮電商成為與VR(虛擬現實)一樣火熱的投資熱點。然而,近日,來自中國農業生鮮電商發展

【中國包裝網訊】生鮮電商是一個有著百億,甚至千億體量的市場,引來無數創業者和資本爭相進入。去年以來,大量資本進入,讓生鮮電商成為與VR(虛擬現實)一樣火熱的投資熱點。然而,近日,來自中國農業生鮮電商發展論壇的一組數據顯示,全國4000多家生鮮電商企業中,只有1%實現了盈利,4%持平,88%虧損,剩下的7%是巨額虧損。

今天,仍然處在市場拓展期的生鮮電商在格局和發展趨勢上有何變化? 生鮮電商未來之路該何去何從?

記者走訪了多家生鮮電商了解到,面對行業高額成本以及并未培養其大量用戶的情況下,電商虧損也就在預料之中,目前,生鮮電商大都針對中國食品安全不夠高、消費升級的趨勢,行業普遍走向高端化,側重食品安全,產品附加值。

“康莊大道”兩側哀鴻遍野

在資本寒冬下,如果說還有那些投資熱點,生鮮電商當之無愧。一米市集高層James向記者表示:“生鮮電商面向的是居民高頻次消費的剛需,市場極其廣闊。目前生鮮電商近4000家,僅今年上半年拿到融資的就有上百家,生鮮電商的熱度并不低于目前炒得火熱的VR領域。隨著近幾年的發展,生鮮電商的電商滲透率已從初期的不到1%,到如今的2%~3%,年交易規模超500億,預計未來五年可以輕松突破千億規模。”艾媒咨詢發布的《2015年中國生鮮電商市場研究報告》顯示,2014年中國生鮮電商市場規模達245億元,2015年將突破400億元,達到412億元,預計2018年將突破千億元。

品鮮GO總經理Markus Hoeffgen接受第一財經記者專訪時也表示,雖然目前生鮮電商在生鮮中占比不高,但生鮮電商的市場份額在上升,2015年市場規模是2014年兩倍,達到近500億規模,到2017年生鮮電商將是2015年的三倍,也就是達到1500億。在美國會有一半以上的人選擇在電商網站上采購生鮮,中國還有很大發展空間。

浙江農林大學農學院研究員申燕飛表示,目前生鮮電商企業仍然處于投資風口,具有廣闊的市場空間和利潤空間。我國處于生鮮電商發展的起步階段,尚未形成適應市場的發展體系。未來三年,生鮮電商將打開局面,逐步進入盈利時代。未來生鮮電商行業,千億元市場規模可期。

農業部測算,到2020年我國的人均蔬菜占有量在現有的370公斤基礎上還要增加30公斤,新增需求則主要通過提高單產和減少損耗解決。另外,速凍食品的產量以20%的速度遞增,近三年來甚至以35%的高速度增長,遠高于全球9%的平均增長速度。未來隨著易腐食品和速凍食品需求的逐年提升,我國對冷鏈的需求將保持較高的水平。

看似很美的“康莊大道”,卻九成以上陷入虧損,4000家生鮮電商,能夠盈利的卻不到5%。但與燒錢不斷、盈利無期相比,更讓生鮮電商玩家們煎熬的是,眼看著上萬億的淘金場對他們搖旗吶喊,大道兩旁卻橫尸遍野。而有幸留下來的玩家,無論大小,都無法確保自己的模式是終極成功模式。那么,到底目前市場上有哪些模式,何種模式更有前景呢?

群“模”亂舞

生鮮電商發展面臨多重問題,物流成本較高、用戶使用習慣尚未形成是主要問題。在幾番磨合后,一些生鮮電商開始尋找到自己的突圍之路。

B2B、B2C、O2O、拼單團購……每一家入局的生鮮電商都給自己打上了一個模式的標簽。不過,這些看起來高大上的標簽依舊掩蓋不了一個殘酷的事實:到目前為止生鮮電商還沒有涌現一個真正成功的企業,所有的商業模式都還在驗證當中。

2015年,生鮮電商行業形成了兩大平臺電商、九大垂直電商和諸多中小創業公司的格局。一年后的今天,市場格局也在不斷發生變化。兩大平臺主要是阿里系與京東系,阿里系平臺依然是生鮮電商市場的霸主,旗下有喵鮮生、天貓超市和許多小而美的商家,還入股國內最大的全品類生鮮電商易果生鮮。京東也在生鮮電商方面發力。一方面是整合資源:2015年5月巨資入股天天果園,8月戰略入股永輝超市,今年6月收購一號店;另一方面是擴充冷鏈倉儲物流。

2015年,有九家生鮮電商處在第一梯隊:我買、順豐優選、沱沱工社、飛牛、本來生活、天天果園、易果、甫田和美味七七。今年4月,美味七七已經倒下,沱沱工社和甫田網則放棄第一梯隊的爭奪,主攻細分市場,兩家移動生鮮電商殺入第一梯隊。此外,一批定位高端的生鮮電商開始脫穎而出,品鮮GO、一米市集等定位高端的生鮮電商開始發力。

面對市面上各種B2B、B2C、O2O、拼單團購等模式,哪種模式才能脫穎而出呢?

高端化成為趨勢 盈利尚需耐心“修內功”

食行生鮮CEO張洪良表示,2016年是中國生鮮電商的倒閉年和轉型年,很多傳統B2C模式的生鮮電商遇到困境,這背后主要由于:一、生鮮產品非標;二、產品對冷鏈依賴度極強;三、產品對于時效性要求極高。在這種情況下,所有的生鮮銷售方式是通過不斷壓榨上游的利潤來獲得競銷差價,不是通過創造價值來獲得成功的模式。

對此,Markus也認為:“眾多生鮮電商陷入困境,首先最重要的一條,就是盲目燒錢忽視消費者需求。現在互聯網是創業的風口,創業企業層出不窮,而且,有不少企業都被投資者看好。手里有了充足的資金,自然就想發展步伐快一些。但是從現狀來看,有不少企業又走上了低價競爭的老路,可質量并不能滿足消費者的需求。根據品鮮GO目前的訂單量及增長情況不難發現,其實大家最在乎的還是生鮮產品的質量。質量好,價格高一點其實也不會影響市場。”

在James看來,不同于傳統電商,生鮮電商并不會因為銷量上升而使得邊際成本快速降低。因此,低價策略并不可取,利用消費升級趨勢以及消費者對食品安全的重視度提高,來銷售高附加值的產品成為不少生鮮電商的共識。

除此之外,缺乏特色也是諸多生鮮電商的一個大問題。網上購物已經成為了眾多人群的消費習慣,大家都想借助互聯網全面發展。于是,大量的生鮮電商企業什么都賣,這就缺乏特色,再加上前面說的價格戰,就讓消費者很難養成品牌意識,生鮮電商又成了當年的農貿市場,看起來什么都有,但是要是細細說起來,就很可能,大家只知道哪家最便宜,但卻不一定分得出哪家最有特色,質量最好。

因此,Markus認為,在未來能讓生鮮電商在眾多生鮮電商平臺中脫穎而出的核心競爭力在于三個關鍵要素:更加貼近目標用戶的產品庫、可保證食品安全的快速配送體系、提供更加升級的服務創意。“電商除了流量、固定活躍用戶沒多少需要研究的內容,這些是運營本身需要解決的問題。最關鍵的是能不能幫用戶找到最好的東西,把品質做好。可以肯定的是,廝殺成一片的生鮮電商,金子肯定是有的,只是獲取的代價絕對不低。想要淘到真金,玩家們可能得先準備好足夠多的錢和時間。現在很多生鮮電商喜歡搞各種概念,市場也有點短視急躁,而生鮮電商要做起來絕非一朝一夕,需要踏踏實實做內功,一個個優化商品用戶體驗,一點點改變用戶訂單習慣,”James說。



全球化工設備網(http://www.tupvw34.cn )友情提醒,轉載請務必注明來源:全球化工設備網!違者必究.

標簽:

分享到:
免責聲明:1、本文系本網編輯轉載或者作者自行發布,本網發布文章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給訪問者,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同時本網亦不對文章內容的真實性負責。
2、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作出適當處理!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86-571-8897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