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中國民營企業500強”榜單8月25日揭曉。在去年以來國內外形勢更加錯綜復雜和經濟下行壓力巨大的大背景下,民企500強入圍門檻首次突破百億元大關。
在這份榜單中,中國民營企業500強跨入世界500強行列的步伐進一步加快。民營企業500強中有12家入圍世界500強榜單,比去年凈增5家,增幅達71.43%。
中國民營企業500強企業盈利水平如何?集中在哪些行業、哪些地區?有著怎樣的產業布局規律?如何在國家發展戰略中把握企業發展的機遇?這些企業穩健發展的關鍵因素是什么?
這份沉甸甸的榜單回應了這些問題。
入圍門檻:首破百億大關
今年年初,對2015年度上規模民營企業的調研,又一次緊鑼密鼓地開展起來。這是全國工商聯第18次進行上規模民營企業調研。
這一調研,最終形成了三大榜單對外公布,包括中國民營企業500強、中國民營企業制造業500強、中國民營企業服務業100強榜單。近些年來,這三份榜單的社會關注度和影響力日益提升,因為其積累了大量民營企業發展的經驗和數據而被外界譽為是把脈中國經濟的“體溫計”之一,已經成為工商聯工作的品牌之一。
“2016中國民營企業500強”入圍門檻首次突破百億元大關,被設定在101.75億元,比上年的95.09億元凈增6.66億元。“2016民營企業服務業100強”,入圍門檻達到124.37億元,比上年的116.88億元凈增7.49億元。
不過,“2016民營企業制造業500強”入圍門檻卻有所下降。今年45.20億元的入圍門檻,比上年的46.67億元下降了1.47億元。
據介紹,這三份榜單的背后,是大量的財報審核和數據采集。營業收入增長水平、資產總額增長水平、利潤提升水平、納稅增長情況等,都是考核的重要標準。
調研數據顯示,2015年,民營企業500強營業收入總額達到161568.57億元,戶均323.14億元,增幅達10.06%。2015年,民營企業500強資產總額為173004.87億元,戶均346.01億元,增幅達25.16%。
利潤水平繼續保持提升,但盈利能力略有下降。數據顯示,2015年,民營企業500強稅后凈利潤總額穩步提升,達6976.60億元,比上年增長17.67%。銷售凈利率為4.32%,比上年增長0.28個百分點。總資產周轉率為100.53%,比上年下降14.77個百分點,受此影響,資產凈利率由上年的4.29%下降至4.03%,凈資產收益率由上年的14.04%下降至13.32%。
在社會貢獻方面,2015年,民營企業500強納稅總額達到6420.58億元,比上年增長12.1%,占全國稅收比重達5.14%;民營企業500強員工數達826.98萬人,比上年增長10.08%,戶均達1.65萬人。
區域分布:東部繼續占主導
2016年度榜單揭曉,華為投資控股有限公司成為最大的贏家。華為摘得兩大榜單“頭榜”,以營業收入凈增1068.12億元的優異業績,榮登民營企業500強榜首,同時位居民營企業制造業500強首位。
蘇寧控股集團則蟬聯了民營企業服務業100強第一位。
據全國工商聯經濟部部長譚林介紹,有五家企業營業收入突破3000億元大關,形成第一方陣,分別是:華為投資控股有限公司、蘇寧控股集團、山東魏橋創業集團有限公司、聯想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正威國際集團有限公司,營業收入依次為3950.09億元、3502.88億元、3332.38億元、3098.26億元和3003.64億元。
大連萬達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則以9033.57億元,蟬聯民營企業500強資產總額榜首。據悉,資產總額突破1000億元的企業共有34家,較上年增加13家,增長61.9%。
納稅額超過200億元的企業共有4家,分別是:華為投資控股有限公司、萬科企業股份有限公司、大連萬達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和恒大地產集團有限公司,納稅額依次為460億元、311.87億元、302億元、200億元。
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則在員工人數上位居首位,員工數高達19.6萬人。
在“2016中國民營企業500強”榜單中,東部地區企業繼續占主導。2015年,東部地區入圍企業392家,較上年增加8家,營業收入規模占比80.81%,資產規模占比74.77%;中部地區入圍企業51家,比上年減少5家;西部地區入圍企業48家,比上年減少3家;東北地區入圍企業9家,與上年持平。
值得注意的是,浙江、江蘇、廣東入圍企業數量位居前三名,分別達到134家、94家和50家。其中廣東入圍企業增加最多,較上年凈增10家,首次跨入前三甲;且入圍企業資產總額占比25.33%,位居各地之首。
榜單主力:仍是制造業企業
在“2016中國民營企業500強”企業中,制造業企業仍占主體,入圍數量達291家,占比58.20%。
同時,上市企業近半。2015年,民營企業500強中,已整體上市或有控股上市公司的企業達211家,占比42.20%;參股上市公司的企業達106家,占比21.20%。
從今年的榜單來看,中國民營企業500強產業結構得到進一步優化。
對比近5年的榜單數據,第三產業入圍民營企業500強的企業數量連續5年增長,2015年由上年的130家增加到137家;而第二產業入圍企業數量有所降低,由上年的364家減少到357家。第三產業資產總額占比上升到51.69%,首次超過第二產業。
特別值得注意的變化是,2015年,民營企業500強前十大行業呈現出由傳統產業向新興產業調整的趨勢。
調研數據顯示,建筑業、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批發業、零售業入圍企業數量,均出現不同程度的減少。電子計算機、通訊及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則由上年的11家增加至18家,并首次進入前十大行業。
與這一趨勢相對應的是,2015年,民營企業500強行業盈利能力分化加大。
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盈利能力普遍較強,如互聯網和相關服務業,商務服務業,電子計算機、通訊及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的凈資產收益率,分別達到25.13%、23.10%和18.88%;而傳統行業特別是相對過剩行業盈利能力明顯要弱,如煤炭開采和洗選業,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化學纖維制造業,非金屬礦物制品業的凈資產收益率,分別只有0.13%、4.65%、5.48%和9.24%,明顯低于500強企業13.32%平均凈資產收益率。
2015年,民營企業500強中企業海外收入顯著增加。有138家通過對外直接投資、對外工程承包等方式,實現海外收入總額達到1641.54億美元,比上年增長35.20%。但是,受國際市場需求萎縮影響,有產品和服務出口業務的240家企業,出口總額僅為1099.61億美元,比上年下降23.81%。
調研數據顯示,一些老問題在一定程度上依舊影響著企業發展。有333家500強企業受到用工成本上升的影響,占比66.6%;有287家企業受到稅費負擔重的影響,占比57.4%;有255家企業受到融資難的影響,占比51%。
市場需求不足和市場秩序不夠規范,成為了2015年影響民營企業500強發展的前五大因素,分別占比54%和43.4%。此外,負面輿論較多、節能減排壓力大、對知識產權的保護不夠以及壟斷行業開放度不高,也是影響民營企業500強發展的重要因素。
主動作為:融入國家發展戰略
譚林解讀榜單時稱,自中央提出重點實施“一帶一路”、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三大戰略以來,廣大民營企業積極響應,主動將企業發展融入到國家戰略建設之中。在對中國民營企業500強的調研中,明顯地感受到了這一主動作為。
來自全國工商聯的調研數據顯示,2015年,民營企業500強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的數量最多,共有183家,比上年凈增118家。有179家企業參與長江經濟帶建設,比上年增加12家。有95家企業參與京津冀一體化建設,比上年增加16家。
自國家“十二五”規劃提出發展戰略新興產業以來,民營企業500強充分發揮市場敏銳性,搶先進行了布局。
2011年-2015年5年間,民營企業500強在戰略新興產業領域的投資持續加大。數據顯示,投資節能環保產業的企業數量由51家增加到217家;投資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的企業數量由14家增加到119家;投資生物產業的企業數量由13家增加到67家;投資高端裝備制造產業的企業數量由11家增加到92家;投資新能源產業的企業數量由23家增加到130家;投資新材料產業的企業數量由28家增加到171家;投資新能源汽車產業的企業數量由5家增加到46家。
路徑探索:改革創新求變
這份榜單同時記錄了中國民營企業改革突圍、創新求變的路徑探索。
調研數據顯示,在參與混合所有制改革方面,2015年,民營企業500強中,與國有企業共同發起設立新企業的有69家,占比13.8%,比上年增加5.6個百分點;已參股國有企業的有61家,占比12.2%,比上年增加3.2個百分點;有國有企業入股的有37家,占比7.4%,比上年增加3個百分點;已控股國有企業的有21家,占比4.2%,比上年增加2.6個百分點。民營企業參與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路徑呈現出多樣化的趨勢。
為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激發民間投資活力、提高公共產品和服務供給效率,2015年政府加大了PPP項目推進工作力度。此前,國家發展改革委建立了首個部委層面PPP項目庫,推出項目287個,總投資額約9400億元。
全國工商聯這次調研,同時囊括了民營企業投資PPP項目的情況。民營企業調研數據顯示,2015年有98家500強企業參與PPP,占比19.6%,比上年增加40家,增長68.97%;有意愿參與的企業數由上年的136家增加到164家,增長20.59%;而無意參與的企業數則由上年的242家大幅縮減到99家,減少59.09%。
從產業領域看,市政設施和交通設施是民營企業500強參與PPP最集中的兩個領域,其中建筑業企業參與力度最大,進入市政領域的33家中有17家是建筑業企業,占比51.5%;進入交通領域的32家中有14家是建筑業企業,占比43.8%。
在自主創新能力的持續提升方面。2015年,民營企業500強研發人員超過3%的企業數量為299家,比上年增加6.4個百分點;研發費用投入力度加大,研發強度超過1%的企業數量為178家,比上年增加2.6個百分點。其中,百度公司和華為投資控股有限公司研發強度最高,分別達到15.45%和15.09%。
對研發團隊的重視,帶來了企業自主創新能力的提升。數據顯示,2015年有更多的500強企業關鍵技術來源于自主開發和研究,共計389家,比上年增加2.2個百分點;專利申請數量繼續明顯增加,國內專利總數由上年的136408項增加到155313項,增長13.86%,國際專利總數由上年的22921項增加到26117項,增長13.94%。
2015年,民營企業500強大多數為傳統產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成為正在進行的產業變革。數據顯示,2015年,民營企業500強中,有225家構建了基于互聯網的開放、協同研發創新模式,占比45%;有195家提升智能制造裝備,開展智能化生產,占比39.00%。
推動守法經營相關問題常規化,依法治企成為今年調研的重要考核。數據顯示,有467家企業已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有447家已形成講法治、講規則、講誠信的企業法治文化;有444家已建立健全合同審核、決策論證等相關環節法律風險控制體系和預警防范機制;有430家已推進廠務公開和民主管理,在法治框架內構建和諧勞動關系。
同時,2015年,民營企業500強通過多種方式加大履行社會責任的力度。數據顯示,2015年,有201家企業發布社會責任報告;有456家參與了社會捐贈;333家企業參與扶貧開發。
標簽:民營企業500強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