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研究表明,利用心臟植入設備對心力衰竭患者進行定期遠程監測并未給其帶來明顯的健康效果。皇家伯龍騰醫院和帝國理工學院分別進行的兩個研究都表明這么做并沒有改善患者的死亡率和心血管入院率。同時兩個研究都發現遠程監測與在診所進行監測相比結局相似。
“植入電子設備心力衰竭患者遠程管理”研究由美國心血管協會在歐洲心血管年會上做的報告。該研究包括來自九個英國醫院的1650位心力衰竭患者,平均年齡為70歲,研究時間超過2.8年。
每位患者會植入三種可植入心臟設備的一種,并隨機接受常規護理(每月六到八次的遠程監測和常規診療服務)或每周的遠程監測。每周監測患者的設備會每周自動下載數據并發送給他們的醫療服務提供商,目的是用這些數據為用藥、生活方式和是否進行額外的就醫需求等決策提供支持。
任何原因的死亡或者未按計劃心血管病住院視為主要研究終末點。次要末點包括任何原因死亡、心血管相關死亡和未按計劃如愿。整體結果表明各組間主要終末點沒有顯著性差異,遠程監測組為42.4,常規醫療組為40.8。次要終末事件發生率兩組也未見差異。
另一個900位患者的植入設備監測研究將帶有無線功能的心臟除顫器分組在八周內植入患者體內。一組患者進行遠程監測和門診觀察,一組完全進行門診觀察。在進行了兩年的隨訪觀察后,主要終末事件(死亡或住院)中位生存時間未見顯著差異。
研究的主要實施者Martin R. Cowie博士表示結果不支持使用可植入電子心臟設備進行常規患者管理。不過研究還是獲得了小的成果,遠程監測設備使用節約了患者就診費用,降低41%。
標簽: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