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開始,路橋在主城區及各鎮、街道的水質交接斷面建設微型水質監測站,布下“水上天網”控住污染源。
在路橋金清大道一條河河口,有一個木質的小房子,別看它小,它里面由智能傳感器、自動測量、自動控制等新技術以及相關的專用軟件和通訊網絡組成的全天候無人值守水質自動監測站,可連續獲得包括氨氮、總磷、高錳酸鉀等監測斷面水質數據,實時掌握水質狀況。
路橋五水共治微型水質監測運維人員 葉邦狀:“我們水質監測站建在河道旁邊的,河道里放一個浮球桿,由浮球桿取水引到這個沉淀池里,由沉淀池沉淀半個小時以上,進到采樣懷往儀器上進去跟試劑混合之后產生數據,由數據比對來判斷河道的污染程度。”
路橋范圍內水系情況復雜,在河道斷面設置多個自動水質監測點位,通過每天的數據采樣,后臺電腦系統就會自動分析哪個點位之間的污染指數,哪個點位的水質指標。借助大數據采集技術,發現水質的異常變化,迅速做出預警預報,防止下游水質污染,能夠精準治污。
路橋五水共治微型水質監測運維人員 葉邦狀:“我們這個在線監測系統一天會出6組數據,6組數據都會反映到一體機后臺,后臺會傳到區里面,發現現場數據有偏差,降低上升的數據,判斷河道污染程度。”
目前,路橋14個微型水質交接斷面的監測站陸續建成,形成的“水上天網”隨時對河道水質實施全天候的動態監控,使治污更為精準。
標簽: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