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經濟復蘇不及預期,貿易投資保護主義抬頭,地緣政治風險多點凸顯,國內經濟企穩基礎不牢,新舊動能轉換任務繁重,穩定需求增長難度較大,區域經濟分化現 象延續,經濟下行風險依然存在。2016年8月份國內鋼材市場炒作頻繁,“去產能”風暴席卷全國,鋼市淡季再次“被玩壞”,市場脫離供需“被拉爆”,整體 呈現震蕩上漲的局面,截止到8月底蘭格綜合價格指數收至107.3水平,環比上升6.13%。9月份國內鋼材市場將面臨托底上壓,經濟企穩基 礎不牢,穩定需求難度較大,礦石價格再次上沖,成本支撐依然較強,鋼材庫存維持低位,基建投資再成抓手,“去產能”風潮余威仍在,淡季鋼價拉漲過猛,金九 銀十旺季到來,下游接受難度不小,九月鋼市不咸不淡,預期蘭格綜合指數將窄幅震蕩,震蕩區間為100-110,整體略有回落,目標值104.2。
一、經濟企穩依舊不牢 穩定需求難度較大
據監測數據顯示,2016年1-7月份固定資產投資增速8.1%,比1-6月份下降0.9個百分點。2016年7月份M1增速 24.43%,比6月份回落0.16個百分點。2016年7月份M2增速為10.22%,比6月份下降1.56個百分點。7月份人民幣貸款增加4636億 元,同比少增1.01萬億元。
經 驗表明,宏觀經濟綜合指數作為先行指標,對于市場的基本走向有非常好的指示作用。2016年1-7月宏觀經濟綜合指數略有回落,表明當前我國經濟穩定運行 的基礎還不牢固,下行壓力依然較大。今年以來,與宏觀經濟下行壓力較大相對應,我國固定資產投資形勢比較疲弱。1-7月全國固定資產投資形勢總體偏弱,同 比增長8.1%,增速分別較去年同期和全年放緩3.1個和1.9個百分點。1-7月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增長18.7%,同比加快0.1個百分點,對投資增長 的貢獻率達到52.2%,是支撐投資增長的定海神針。但是固定資產投資平穩運行的脆弱性不斷加大,底部尚未探明,對促投資政策的依賴性增強。與此同時,全 球經濟復蘇不及預期,貿易投資保護主義抬頭,地緣政治風險多點凸顯,都將對我國經濟穩定運行造成干擾和影響,而國內經濟新舊動能轉換任務繁重,需求穩定增 長的難度較大,區域分化現象還在延續,民間投資依舊困難,制造行業投資低迷,PPP模式推進緩慢,基建融資保障壓力較大,但展望下半年基建投資仍將是促投 資穩增長的利器,高增長態勢有望持續。
二、礦石價格再次上沖 礦山降本不愿減產
據監測數據顯示,7月份國產鐵精礦516.66元/噸,比6月份上漲21.66元/噸。7月份國產焦炭867.50元/噸,比6月份上漲 20元/噸。據海關數據顯示,7月份進口礦均價55.59美元/噸,比6月份下跌2.34美元/噸。8月份普氏62%鐵礦石指數為61.02,比7月份上 升3.6。
今年以來國際鐵礦石市場持續回暖,全球主要鐵礦石供應商表現不一。2015財年(截至2016年6月30日),必和必拓公司鐵礦石產量2.27億噸,同比下 降2.4%,其中西澳皮爾巴拉地區鐵礦石產量達到2.22億噸,同比增長1.6%,創歷史新高,但鐵礦石銷量下降2.7%至2.28億噸。2015財年必 和必拓鐵礦石平均銷售價格由2014財年的61美元/濕噸跌至44美元/濕噸(FOB),其銷售收入同比大幅下降30.7%至409.12億美元,凈利潤 更是同比驟降81.1%至12.15億美元。必和必拓預計2016財年西澳皮爾巴拉地區鐵礦石產量將達到2.65-2.75億噸,從而使得必和必拓鐵礦石 權益礦產量達到2.28億-2.38億噸。
2015 財年(截至2016年6月30日),FMG鐵礦石產量1.81億噸,同比增長10.3%;鐵礦石發貨量1.69億噸,同比增長2.4%。2015財年 FMG鐵礦石銷售均價由2014財年的57美元/干噸降至45.36美元/干噸,銷售價格實現率為88%,這使其營業收入同比下滑17.4%至70.83 億美元。但受益于持續提高生產效率和降低生產成本,2015財年FMG稅前利潤和凈利潤更是同比分別激增222.4%和211.7%至13.54億美元和 9.85億美元。FMG預計,2016財年鐵礦石發貨量為1.65-1.70億噸。
2016 年上半年,力拓集團鐵礦石產量1.36億噸,同比增長10.5%;鐵礦石發貨量1.35億噸,同比增長9.9%。2016年上半年力拓鐵礦石銷售均價同比 下跌18.2%至44.50美元/濕噸(FOB)。但是受國際市場鐵礦石及其他大宗商品價格同比下跌影響,力拓經營業績出現同比下滑,2016年上半年力 拓銷售收入為155.00億美元,較2015年上半年的179.80億美元下滑13.8%;歸屬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由2015年上半年的8.06億美元激增 112.5%至17.13億美元,凈利潤增長主要是由于力拓出售資產收益2億美元,外匯及衍生品非現金收益6億美元以及有償合同收益5億美元。2016 年,力拓皮爾巴拉地區鐵礦石發貨量預計為3.3億噸。
隨著國際市場鐵礦石供應量增長,鐵礦石成本曲線將繼續趨平,鐵礦石生產商的邊際成本結構將決定長期價格。總體來看,鐵礦石市場供大于求的局面未能改變,這將壓制未來的鐵礦石市場。
三、地產投資持續回落 基建投資再成抓手
1、地產行業
據監測數據顯示,2016年1-7月份新房開工面積9.29億平方米,同比增長13.7%,增速較1-6月份回落1.2個百分點;商品房銷售面積7.58億平方米,同比增長26.4%,增速較1-6月份回落1.5個百分點。
1-7月份全國商品房銷售面積、銷售額分別增長26.4%和39.8%,較去年同期分別提升20.3和26.4個百分點。受商品房銷售向好帶動,房地產投資增長 5.3%,同比加快1個百分點,對投資增長的貢獻率達到11.9%,拉動投資增長0.97個百分點。盡管房地產開發對固定資產投資的拉動作用遠低于“十二 五”期間的平均水平,但已經超過2015年同期的水平。當前房地產市場庫存規模仍然較高,而且地域性分化明顯。7月末,全國商品房廣義庫存仍然高達 26.8億平方米,去化周期為24.8個月,高于18個月的庫存合理上限。庫存壓力也存在著明顯的地區分化,一線城市及部分二線熱點城市庫存壓力不大,廣 義庫存去化周期基本都在10個月以內。但是,多數二線城市和三線城市商品房庫存過高,存在嚴重消化壓力,部分城市去化周期仍然高達20個月以上。三線外的 小城市和縣鎮的去庫存壓力極大,尚未能得到緩解。二季度后房地產市場銷售有所放緩,4-7月份的商品房銷售面積當月同比增速分別為44.1%、 24.1%、14.5%和18.6%。這表明在一系列調控政策和信貸收緊預期下,房地產行業已經開始降溫,在經濟下行壓力仍大的背景下,三四季度房地產行 業可能逐漸趨冷。
2、基礎設施
據監測數據顯示,2016年7月份國內基礎設施投資增速11.69%,比6月份回落10.09個百分點。其中,電力、交通、水利環境的投資 增速分別為8.52%、6.88%和17.37%,分別比6月份回落16.28、12.42和4.97個百分點。
前7月基礎設施投資力度不一。據交通運輸部統計數據顯示,1-7月公路水路完成固定資產投資9628億元,同比增長8.2%。分方式看,公路建設完成投資 8601億元,同比增長7.0%,其中,高速公路完成投資3877億元、下降2.0%,普通國省道完成投資3186億元、增長23.7%,農村公路完成投 資1538億元、增長2.2%。水運建設完成投資696億元,同比下降9.5%,其中內河、沿海建設分別完成投資282億元和414億元,分別增長 4.3%和下降16.9%。分地區看,東、中、西部地區公路水路分別完成投資2978億元、1997億元和4654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0%、下降 2.3%和增長18.4%。據國家發改委統計數據顯示,1-7月鐵路完成固定資產投資3697億元,同比增長9.6%;水路建設累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 696億元,同比下降9.5%;民航建設累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370億元,同比增長5.7%。
最近兩個月,國家發改委重新按下了密集批復了12個基建項目,涉及資金2849億元,其中包括6個公路項目、2個高鐵項目,以及洛陽、貴陽和成都等3個城市 軌道交通項目。下半年交通基建投資有多達上萬億元的投資空間有待釋放。不過,基建投資要保持較高增速也面臨不少問題,其中最主要的還是資金到位情況。為解 決融資問題,政府已經將焦點轉向基礎設施PPP。因此8月30日國家發改委就做好傳統基礎設施PPP有關工作進行部署,要求各地發展改革部門會同有關行業 主管部門,切實做好能源、交通運輸、水利、環境保護、農業、林業以及重大市政工程等基礎設施領域PPP推進工作,確保政令統一、政策協同、組織高效、精準 發力。要求各地建立PPP項目聯審機制,積極引入第三方評估機構,從項目建設的必要性、合規性、規劃銜接性、PPP模式適用性、財務可負擔性以及價格和收 費的合理性等方面,對項目進行綜合評估。強調要建立合理投資回報機制,積極探索優化基礎設施項目的多種付費模式,采取資本金注入、直接投資、投資補助、貸 款貼息,以及政府投資股權少分紅、不分紅等多種方式支持項目實施,提高社會資本投資回報,增強項目吸引力。還要求各地與金融機構加強合作對接,完善保險資 金等參與PPP項目的投資機制,鼓勵金融機構通過債權、股權、資產支持計劃等多種方式,支持基礎設施PPP項目建設。
3、制造行業
據監測數據顯示,2016年8月份制造業PMI指數50.4%,比上月上升0.5個百分點。新訂單指數為51.3%,比上月上升0.9個百 分點。新出口訂單指數為49.7%,比上月上升0.7個百分點。生產指數為52.6%,比上月上升0.5個百分點。原材料庫存指數為47.6%,比上月上 升0.3個百分點。供應商配送時間指數為50.6%,比上月上升0.1個百分點。采購量指數為52.6%,比上月上升2.1個百分點。購進價格指數為 57.2%,比上月上升2.6個百分點。進口指數為49.5%,比上月上升0.2個百分點。產成品庫存指數為46.6%,比上月下降0.2個百分點。從 PMI來看,積壓訂單、產成品庫存2個指數小幅下降,其余10個指數均有所上升。在上升的10個指數中,除采購量、購進價格、生產活動預期指數升幅超過2 個百分點外,其余指數升幅均在1個百分點以內。8月份PMI指數明顯回升,重回榮枯線以上,預示近期經濟增長趨穩。新訂單、出口訂單指數提高,反映市場需 求有所改善;采購量、原材料庫存、購進價格、生產活動預期等指數繼續提高,反映企業信心進一步增強,生產活動進一步恢復,經濟增長由降轉穩的態勢開始明 顯。
8月份《中國制造2025》的2個配套政策出臺。8月5日,質檢總局、國家標準委和工業和信息化部聯合印發《裝備制造業標準化和質量提升規劃》,規劃總體思 路緊貼《中國制造2025》的需求,以提高制造業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以實施工業基礎、智能制造、綠色制造等標準化和質量提升工程為抓手,深化標準化工 作改革,堅持標準與產業發展相結合、標準與質量提升相結合、國家標準與行業標準相結合、國內標準與國際標準相結合,不斷優化和完善裝備制造業標準體系,加 強質量宏觀管理,完善質量治理體系,提高標準的技術水平和國際化水平,提升我國制造業質量競爭能力,加快培育以技術、標準、品牌、質量、服務為核心的經濟 發展新優勢,支撐構建產業新體系,推動我國從制造大國向制造強國、質量強國轉變。其任務目標是到2020年,工業基礎、智能制造、綠色制造等重點領域標準 體系基本完善,質量安全標準與國際標準加快接軌,重點領域國際標準轉化率力爭達到90%以上,裝備制造業標準整體水平大幅提升,質量品牌建設機制基本形 成,部分重點領域質量品牌建設取得突破性進展,重點裝備質量達到或接近國際先進水平。到2025年,系統配套、服務產業跨界融合的裝備制造業標準體系基本 健全,企業質量發展內生動力持續增強,質量主體責任意識顯著提高,有力支撐《中國制造2025》的實施,標準和質量的國際影響力和競爭力大幅提升,打造一 批“中國制造”金字品牌。
8月19日,工信部等四部委印發了《中國制造2025》五大工程的實施指南,實施指南分步驟設立了五大工程的細化目標,明確了實施路徑和重點。《中國制造 2025》五大工程包括:制造業創新中心建設、工業強基、智能制造、綠色制造和高端裝備創新。制造業創新中心建設工程將目標分為兩個階段:到2020 年,國家制造業創新體系核心初具規模,在部分重點領域建成創新中心;到2025年,在機器人、先進軌道交通等十大領域,形成一批創新中心,打造一批具有較 強國際競爭力的跨國公司和產業集群。工業強基工程明確,到2020年,40%的核心基礎零部件(元器件)、關鍵基礎材料實現自主保障,先進基礎工藝推廣應 用率達到50%,培育100家左右年銷售收入超過10億元、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小巨人”企業,形成10個左右具有國際競爭力、年銷售收入超過300億的基 礎產業集聚區。智能制造工程將目標也分為兩個階段:“十三五”將推動傳統制造業重點領域基本實現數字化制造,關鍵技術裝備國內市場滿足率超過50%;“十 四五”期間將構建新型制造體系,重點產業逐步實現智能轉型。綠色制造工程則提出,重點行業主要污染物排放強度比2015年下降20%,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 用率達到73%,規模以上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下降18%,單位工業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量、用水量分別下降22%、23%。此外,到2020年,再制造產業 規模達到2000億元,節能產業產值達到1.7萬億元,節能環保服務業產值達到1.8萬億元。高端裝備創新工程實施指南明確提出,將突破一批關鍵技術和核 心部件,開發一批標志性、帶動性強的重點產品和裝備,實現一批重大裝備的工程化、產業化應用,打造中國制造業“新名片”。高端裝備創新工程也是五大工程中 唯一一個對具體行業甚至產品作出詳細規劃的實施指南。其要求到2020年,大型飛機將突破制約其發展的技術瓶頸,C919窄體飛機試飛取證和投入運營,初 步形成產業化發展能力,并適時啟動系列化發展;航空發動機方面,突破大型寬體客機發動機關鍵技術,基本建成航空發動機和燃氣輪機的自主創新的基礎研究、技 術與產品研發和產業體系。民用航天方面,到2020年,新一代運載火箭系統將基本建成,長征五號、八號完成研制并實現首飛,重型運載火箭工程關鍵技術實現 突破,基本建成國家民用空間基礎設施體系。2020年,時速350公里標準動車組形成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產品,并實現產業化;乘用車新車整體油耗降至5升 /100公里,自主新能源汽車市場份額達到70%以上,動力電池、驅動電機等關鍵系統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在國內市場占有率80%。核電裝備在2020年將 全面掌握三代核電設計和制造技術,具備成套出口的能力。數控機床方面,到2020年,高檔數控機床與基礎制造裝備國內市場占有率超過70%,數控系統標準 型、智能型國內市場占有率分別達到60%、10%。隨著五大工程實施指南的發布,這些具體安排將會盡快落地,《中國制造2025》配套方案的公布也有望提 速。
2015年5月國務院發布《中國制造2025》至今,已有上海、廣東、江蘇、浙江、安徽、山東、陜西、四川、新疆等25個省區市出臺了具體的地方實施政策。從政策 內容來看,各地形成了東部轉向高端裝備制造、中部產業升級、西部優勢產業突破的不同發展思路。相比我國傳統的東中西部“老三極”格局,制造業“新三極”格 局正在加速成型。根據工信部等權威部門工作部署,以城市(群)為載體的《中國制造2025》試點示范工作將從下半年陸續展開。目前,寧波等地的首批試點示 范城市創建工作已經展開。隨著相關工作的推進,長三角、珠三角、環渤海地區的多個城市(群)將陸續展開試點。屆時,各試點城市(群)更具針對性的試點實施 方案也將隨之出爐。
四、鋼廠庫存持續下降 社會庫存連續回升
進入2016年8月份以來,國內大中型鋼鐵企業的廠內鋼材庫存降多升少,據中鋼協統計數據顯示,2016年8月中旬國內重點鋼鐵企業庫存1332.97萬 噸,較7月中旬減少63.93萬噸,下降4.58%。而同時國內鋼材社會庫存升多降少。據監測數據顯示,2016年8月末國內鋼材社會庫 存809.05萬噸,環比上升8.57%,同比下降15.29%;其中線材84.43萬噸,環比上升9.02%,同比上升45.99%;螺紋319.26 萬噸,環比上升16.69%,同比下降21.79%;熱軋188.14萬噸,環比上升3.41%,同比下降22.83%;冷軋116.04萬噸,環比下降 0.43%,同比下降12.77%;中板80.57萬噸,環比上升2.17%,同比下降12.52%。
綜上所述,2016年9月份國內鋼材市場將面臨托底上壓,經濟企穩基礎不牢,穩定需求難度較大,礦石價格再次上沖,成本支撐依然較強,鋼材庫存維持低位,基 建投資再成抓手,“去產能”風潮余威仍在,淡季鋼價拉漲過猛,金九銀十旺季到來,下游接受難度不小,九月鋼市不咸不淡,短期鋼市將窄幅震蕩。(來源:蘭格鋼鐵)
標簽: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