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在线视频-亚洲综合在线观看视频-亚洲综合视频网-亚洲综合色秘密影院秘密影院-日本三区四区免费高清不卡

當前位置:全球化工設備網 > 資訊 > 市場評述 > 正文

中國航天科工二院研發漏電檢測儀 為電力提供保障

作者: 2016年09月06日 來源:中華機械網 瀏覽量:
字號:T | T
一架形似八爪魚的無人機懸在空中,沿著高壓電線的延伸方向前進。此時,終端屏幕上,灰色的背景上清晰地顯示出電線、絕緣子、螺栓等部件,在線路的中部位置,一團白色亮點就像星云一樣,發出明亮的光芒。這團亮光,就
中國航天科工二院研發漏電檢測儀 為電力提供保障

  一架形似八爪魚的無人機懸在空中,沿著高壓電線的延伸方向前進。此時,終端屏幕上,灰色的背景上清晰地顯示出電線、絕緣子、螺栓等部件,在線路的中部位置,一團白色亮點就像星云一樣,發出明亮的光芒。這團亮光,就是高壓線路破損后釋放出的電暈,人眼很難覺察,如果不進行及時處理,可能會演化成嚴重的安全事故。而這個可以“看到”漏電的設備,就是由中國航天科工集團二院207所研制的紫外成像漏電檢測儀。

    電力安全 :不可忽視的課題

  

  “電”已經成為社會前進和人類生活不可或缺的資源之一,四通八達的電網系統將電力源源不斷地輸送到無數的家庭、工廠和學校。據統計,截止“十二五”, 我國電網規模已躍居世界首位,220千伏及以上輸電線路回路長度達57.2萬千米。

  對這樣龐大的電網系統來說,要維持其正常運轉實非易事。自然災害、設備故障、外力破壞、不當操作……許多因素都可能造成輸電線路的破損,形成漏電斷電事故,給人們的正常工作生活甚至是人身安全帶來不小的麻煩。因此,對輸電線路的漏電檢測近年來越發引起重視。

  目前,我國的高壓線路巡檢主要有紅外成像檢測、超聲電暈探測及人工目視檢查等方式。紅外成像檢測的效果受日光照射、大氣環境等影響比較大,通常只能在夜間進行,且只能檢測到受損比較嚴重的部位;超聲波探測檢測誤差較大,探測距離也比較有限;而由于電暈放電的目標小、強度弱,很多時候人力目視很難觀察到。

  有沒有一種技術可以彌補現有技術的不足,準確及時地發現漏電現象,將危險掐滅在萌芽狀態呢?

  答案是肯定的,這就是紫外成像探測技術。

  

  紫外成像技術:防患于未然

  

  高壓設備電氣放電過程中,空氣中的電子不斷獲得和釋放能量,當電子釋放能量時,便會有電暈產生,同時釋放出紫外線。紫外成像探測技術就是利用這一原理,接收設備放電時產生的紫外線信號,即可及時發現故障。

  相比紅外檢測,紫外成像技術對于放電的靈敏度高、分辨率高、抗干擾能力強,因此,近年來在國外電力行業中應用日益廣泛,出現了車載或直升機載的紫外巡檢方法。但我國則還處于起步階段,僅有一些手持的紫外設備。

  身為高科技的引領者,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將目光瞄準了這一前景廣闊又極具挑戰的領域,于近日推出了一款紫外成像漏電檢測儀。

  在中國航天科工二院207所,記者看到,該設備是一臺通體黑色的盒狀機器,大小與一本牛津英語詞典相仿,重約3斤,成年人一只手就可以輕松托起。最引人注目的是機身正前方的兩個直徑5厘米左右的鏡頭,一紫一黑,一個負責感應紫外線,一個則負責觀測可見光。紫外圖像可以精確顯示目標產生電暈和放電情況,可見光圖像可以還原被測目標周圍的背景信息,二者結合生成的雙光譜融合圖像,相當于在一幅圖像上明確指出了目標漏電位置情況。

  “紫外成像漏電檢測儀的研制難點有兩點,首先是產品的工程化,即要將紫外成像技術與可見光、圖像處理、智能控制等技術有機結合,才能形成成熟的產品。其次是要小型化輕量化,才能滿足日益機動、靈活的檢測需求。”該產品負責人宋亞軍介紹。而憑借207所在航天光電領域的技術積累,這些問題都被一一攻破。

  無人機+紫外成像:強強聯合

  說起這款漏電檢測儀,還有一個亮點不得不提——它可以搭載無人機平臺使用。

     近年來,無人機技術發展迅猛,航拍、搜救、監測甚至是演出領域,都離不開它們的參與。

  和傳統的人工巡檢相比,無人機行動靈活、巡視面廣,無論是建筑物、樹林還是山區、丘陵、沙漠,人到不了的地方它都能到,且效率更高。據計算,在山地丘陵地帶,靠人工巡線平均每天只能巡查1.5公里至2公里,而同樣的巡線里程,采用無人機只需要2個小時左右。而相比直升機巡檢的高昂費用,它的好處也是顯而易見的——成本更低。因此,這兩年,無人機巡檢正在引起業界的關注。但由于技術難度較高,可搭載無人機的紫外設備卻鮮有廠家涉足。

  207所研制的這款紫外成像儀外形小巧、輕盈,可懸掛在無人機底部而不影響其飛行,與動輒幾十公斤的機載設備相比,可以說是為無人機“量身定制”。飛行時,設備與線路的距離最近可以達到5米(手持、直升機設備的觀測距離往往在幾十甚至上百米),讓其作用得到最大程度的發揮。

  紫外成像漏電檢測儀研制成功后,先后在中國電科院高壓所、清華大學等試驗場所完成多次室內外實驗測試,在高低溫、振動和可靠性等相關試驗中表現良好,終于推向市場。而就在3月份,產品也拿到了首個訂單,總金額達千萬元。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在電力系統就可以看到它們忙碌的身影了。

   (來源:機經網)
全球化工設備網(http://www.tupvw34.cn )友情提醒,轉載請務必注明來源:全球化工設備網!違者必究.

標簽:

分享到:
免責聲明:1、本文系本網編輯轉載或者作者自行發布,本網發布文章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給訪問者,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同時本網亦不對文章內容的真實性負責。
2、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作出適當處理!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86-571-8897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