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高科技為解決當下問題提供了良好的解決方法,遙感監測就是其中的一種,對于當下出現的大氣污染、自然災害、高溫天氣等方面具有很大的用途。下面中國化工儀器網小編就盤點一下其在多領域的應用。
遙感監測是利用遙感技術進行監測的技術方法。監測對象主要是地面覆蓋、大氣、海洋和近地表狀況等。
北京遙感監測機動車尾氣
據報道,北京市日前開展了機動車尾氣排放遙感監測集中執法行動,主要針對上路行駛車輛開展遙測,執法檢查已經開展了一個月。
遙感監測是利用遙感設備發出的紅外光和紫外光照射機動車尾氣來進行監測,所以遙感監測過程中汽車路過不停車,數據照樣可以實現實時傳輸。遙感監測車內有一塊電子屏,幾十米之外一個帶有攝像頭的遙感裝置放在路邊,將過路車輛排放尾氣的監測結果實時傳輸到流動車內,包括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氫化物以及氮氧化物等,數據伴隨這輛車的信息一同統計到聯網的數據庫中,當濃度超過北京的地方標準就會判斷為超標車。
北京市環保部門對機動車排放的監控手段還是很多的,這一次在北京全市有85個遙感測點,對排放超標以及沒有有效環保標志等的違法車輛采取現場執法和非現場執法的方式給予處罰,罰款是一百元,如果不整改再次上路,被查處后再罰一百元。一個月之內,共遙感監測車輛59萬輛,查處超標排放車3千多輛。
太原將用遙感新技術監測地災
8月13日,記者從太原市國土資源局獲悉,太原市地質環境遙感動態監測系統項目通過驗收。這意味著,太原市將利用航空、航天遙感等高新技術手段,實現對地質災害的全面動態監測。
項目建成后,可通過航空、航天遙感的方式,全面調查及監測東、西山因采礦活動造成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裂縫、地面塌陷等地質災害,以及土地資源的利用與破壞情況、地形地貌景觀等。
相比傳統監測手段,這項新技術不僅具有節省投資、周期短、數據精度高等優勢。項目還將建立穩定、長期、業務化運行的地質災害遙感監測系統,在東、西山地質災害監測的基礎上,逐步實現對全市范圍內地質災害的遙感監測。
江西遙感監測全省高溫
根據省江西氣象局氣象科學研究所發布的我省地表溫度衛星遙感監測結果顯示,我省地表出現大范圍高溫,三分之一面積被高溫籠罩。
氣象部門運用衛星對我省陸地表面溫度進行遙感監測,結果表明:我省地表溫度35℃以上的覆蓋面積達5.7萬平方公里,占全省國土面積(16.69萬平方公里)的34%。
值得一提的是,地表溫度40℃以上的高溫覆蓋區面積有0.6萬平方公里,主要集中在南昌市城區、吉安市城區以及上饒市的信江兩岸等區域,尤其南昌市城區最為明顯。37℃~40℃的地表高溫區面積有2.3萬平方公里,主要分布在吉安市、上饒市等區域。
河北利用遙感監測進入“天地一體化”時代
說起河北省開展衛星遙感監測的原因,河北省環保廳副廳長李葆告訴記者,2013年初,河北省連續出現霧霾天氣,“嚴峻的環境形勢,要求河北省必須加大治理力度。”
環境保護部衛星環境應用中心主任吳國增介紹說,環境遙感監測具有大范圍、快速、動態、客觀等特點。2008年和2012年,國家環境一號A、B、C星先后成功發射,環境監測工作進入了“天地一體化”時代。
“京津冀及周邊地區是全國大氣污染防治的重中之重。”環境保護部監測司司長羅毅說,這次河北省走在全國前頭,能夠促進“天地一體化”的環境空氣污染監測預警體系建設,推進河北省及京津冀乃至全國大氣環境監測工作上新臺階。
地面監測手段有一定不足,缺乏時空上的連續性。“特別是現有的監測站點主要分布在城市重點區域和流域,難以全面、及時、準確監測預警生態環境狀況及其發展趨勢。采用遙感技術進行監測則有效彌補了地面環境監測手段的不足。”
李葆介紹說,將在環境監測領域全方位開展環境遙感技術應用,重點開展大氣環境、水環境、重大工程實施區域、自然保護區、重要水源保護區、重要生態功能區等方面的衛星遙感監測。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