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3日,新疆油田工程技術研究院研制的井下光纖壓裂裂縫監測技術,在克拉瑪依紅山嘴油田紅29井區hD0562監測井對h0558壓裂井進行壓裂裂縫監測,井距269.43米,首次現場試驗獲得成功。這標志著新疆油田擁有了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井下光纖微地震監測工藝、儀器、工具和軟件技術。
隨著致密儲層體積壓裂的規模應用,井下微地震壓裂裂縫監測技術對改進壓裂設計、提高壓裂效果起到了重要作用。目前,傳統的井下微地震監測技術主要依賴進口的電子式監測儀器,存在價格昂貴、產品壟斷、不耐高溫等局限。據悉,威德福、哈里伯頓等油服公司已開展井下光纖微地震監測技術的研究和試驗。與傳統技術相比,光纖監測技術具有靈敏度高、動態范圍寬、耐高溫等優點,是技術未來發展趨勢
為打破技術壟斷、掌握核心技術、降低監測成本,新疆油田工程技術研究院依托股份公司重大專項課題“昌吉油田致密油儲層改造關鍵技術研究與現場試驗”,從2014年3月開始與清華大學合作開展井下光纖壓裂裂縫監測技術攻關研究,首創多芯纖高溫光電復合纜,成功研制出光纖三分量檢波器、推靠裝置等關鍵儀器和裝置,具備現場試驗條件。
8月22日,新疆油田開發公司與各單位密切合作,在hD0562井先后完成儀器的地面檢測、四級檢波器入井(1770米至1830米)、中途測試、儀器推靠和h0558壓裂井的震源定位等試驗,具備壓裂監測條件。8月23日,對h0558井的1783.5米至1837米井段采取投球暫堵工藝分壓四層。壓裂過程監測信號清晰明顯、數據豐富,與壓裂過程吻合良好,完整記錄了微地震事件,現場監測獲得成功。
標簽: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