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第三方檢測機構起步較晚,主要分為強制檢測與自愿檢測兩部分其中強制檢測市場主要由國有檢測機構參與:強制性檢測市場主要包括各部委的質檢、商檢、環保、衛生等各種認證要求的強制性認證及各級政府(含省、市、縣、鎮等)的各種認證要求的強制性檢;而在自愿檢測市場,目前主要參與者包括外資機構與本土民營企業。
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化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完善,我國加入世貿組織并認真履行承諾,企業之間的信用交易越來越頻繁,第三方檢測企業日益增多,第三方檢測企業的信用問題已成為我國目前成為制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健康發展的一大障礙。由于第三方檢測企業的技術性非常強,切實關系到第三方檢測企業的合法利益,同時某些第三方檢測企業從業行為不規范的問題比較突出,而且有相當數量的第三方檢測企業非法從事第三方檢測業務,擾亂了第三方檢測秩序,加強和調整第三方檢測企業信用問題的的必要性就凸現出來了。
不可否認的是,就公眾聚焦的監測數據造假問題能否通過市場的力量蕩清,目前依然是一個問號。環境監測包括企業日常監測、項目驗收監測、環保部門的執法、監督性監測等。在這由環境監測站主導的單一管理體制下,其中的數據造假等問題早已是業界知曉的沉疴,不僅有媒體曝光,而且環保部及地方環保部門多次點名通報。 監管是環保局,監測是監測站,都是一條褲子的,大家不相信這些數據。湖南一家第三方檢測公司副總說,市場化是沒辦法阻擋的。
不過,應對數據造假,并非放開市場的主要原因。在不少受訪者看來,主因是監測任務繁重而監測站人手不足。 一來監測站人力不夠;二來監測站可能是收支兩條線,多做也沒有額外報酬。從這個角度來說, 開放給第三方,他們的積極性是很強的。北京市城市排水監測總站有限公司技術研發總監范云慧說。
事實上,監測數據造假問題依然不容樂觀。2015年4月1日,在有數百名各地監測站負責人參加的現場工作會上, 環保部副部長吳曉青坦言,有的地方確有監測數據造假的問題。第三方檢測機構同樣面臨著監測數據“誠信危機”。福建一家知名監測公司負責人坦言:第三方監測主要的問題,和國有監測站面臨的問題是差不多的。
從行業上來講,對這個制度的推出非常歡迎。大家都感覺到很興奮,以前必須靠關系、走門路做的一些事情,現在通過社會化服務,可以靠自己的技術、能力去競爭了。北京金控自動化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楊斌說,但是轉變可能需要有個過程,市場化、社會化服務的推動進度怎樣,是大家比較擔憂的。
標簽: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