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發動機“藏”在汽車車輪上,從而消除傳統大客車的高低差,減少安全隱患,同時降低車身重量,更加環保節能……8月28日,記者從龍泉驛區獲悉,“龍泉造”中植新能源客車率先在客車上運用無橋輪邊驅動先進技術,經過前期大量試驗,現已實現整車量產下線。
目前,首批中植新能源輪邊驅動純電動客車被浙江淳安縣公交集團相中,搶先采購了13臺輪邊驅動純電動客車用作 千島湖公交環線大巴,下月,這批新型新能源客車將駛進千島湖,預計國慶節正式與游客見面。此舉也標志著“龍泉造”輪邊驅動新能源客車正式面市,開創了新能 源客車未來發展的新圖景。
8月28日上午,記者來到中植新能源汽車生產基地,在生產現場看到,這款10米長的客車正在進行最后的總裝工 作,從外觀看,它們與普通的公交車別無二致,但是在中植新能源汽車生產基地副總經理周北峽的指引下,記者發現了其中的“奧秘”:和我們見過的普通公交客車 不同,整個車廂內沒有高低差;而在每個汽車輪胎的軸承上,還多出來一塊厚厚的機械設備。
周北峽告訴記者,這款新能源客車最大的技術魅力正是“藏”在6個車輪上的這些設備。記者眼前的這臺新能源客車 采用了先進的無橋輪邊驅動技術,不同于普通客車或者普通的新能源客車,需要由傳動軸把動力從發動機傳遞到幾個車輪,采取輪邊驅動技術后直接把動力系統放置 于6個輪子上,這樣客車車廂就不需要放置發動機等設備,實現了車身的整齊平穩,可減少使用途中的安全隱患。更重要的是,這樣有效減少了動力傳遞過程中的損 耗,更加節能,同時也將整車重量下降了20%,從而減少整車電池裝配量,降低整車成本。
“這款車型是純電動的,使用的是清潔能源,更加環保。”周北峽告訴記者,為積極響應國家節能環保的號召,中植 從去年開始就積極研發新能源汽車。這款純電動客車采用了磷酸鐵鋰材料電池,電池容量達169度,可使用家用220V電源直接進行充電。充滿電只需一個半小 時,就能續航180-200公里。這款車的能源使用成本比傳統汽油車節省85%以上,不僅大大節省了能源開支,而且十分環保,幾乎是“零排放污染”。
周北峽表示,輪邊驅動先進技術帶來更加綠色環保的效果,正好滿足了千島湖景區保護自然生態的需求,因此也成為千島湖牽手“龍泉造”輪邊驅動新能源客車的一個重要原因。
記者在生產車間采訪時看到,工人們正緊張而又忙碌地按要求焊接各鈑金件,現場一派繁忙景象。據了解,為了完成千島湖景區13臺新車的訂單,工人們正加班加點趕進度完成任務,以飽滿的激情堅守在生產一線。
采訪中,龍泉驛區相關負責人說,正是有了龍泉汽車人的這份堅持熱情鑄就了“龍泉造”汽車產業的騰飛,相信隨著未來龍泉驛區汽車產業創新技術的發展,“龍泉造”將以更強勁的勢頭開啟龍泉汽車產業發展新篇章。
(來源:機經網)標簽: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