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鑄造網訊】產能過剩這一現象,在各行各業都有所體現,尤其是在全球經濟下行的階段里,表現得尤為明顯,而鋼鐵業,無疑成了產能過剩的“重災區”,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鋼鐵產業國,也肩負著重大的去產能任務。
印度鋼鐵發展與全球鋼鐵去產能趨勢不符
對于全球來說,如今去產能化已然成為了一種趨勢,過剩的鋼鐵產能嚴重拖累著經濟的復蘇,各國也不懈余力出臺各種政策去減產能。但有一個有趣的現象就是,一部分國家在這場轟轟烈烈的減產過程中取得了讓人滿意的成績,有的國家即使收效甚微也盡力在控制本國的產能,而另一部分國家卻在別國減產去產的時候出臺相關政策鼓勵生產鋼鐵,大力發展鋼鐵業,這讓全球鋼鐵產能過剩陷入了一場博弈戰。
而在這場“戰爭”中,處于對立面的就是今年以來頻頻對我國發起反傾銷第二多的國家——印度。
說起印度,我們再熟悉不過,早前的報道中我們就有提到過相關的信息,印度目前還是一個農業大國,其鋼鐵業相對來說比較弱,大部分都是依靠進口來維系,這主要是由印度本國的國情所決定的。印度的土地屬于私有制,要想建廠來滿足鋼鐵業的生產就要有相關的土地擁有權人的合法批文,而這在印度也是最難實現的;其次,印度的基建設施落后,很難滿足自身建廠的需求,而外國投資者要想在印度投資設廠有著非常嚴格的程序和苛刻的關稅,基于種種原因,印度的鋼鐵業一直處于低迷狀態。而近年來隨著經濟的發展,印度開始把目標轉移到鋼鐵制造業上面,要把印度打造成鋼鐵大國,還曾經喊出十年內提高鋼鐵產能3億噸,趕超中國的口號。
我們都知道,目前印度城鎮化率只有32%,印度正處于社會公共設施和城鎮化快速建設的階段,未來對鋼材的需求量會大幅提升,大力提高鋼鐵生產量無疑能夠滿足其國內的用鋼需求,減少對進口的依賴。
其實印度的增產在早兩年就開始有所表現,據世界鋼鐵協會數據顯示,2015年全球粗鋼產量下降2.8%至16億噸,其中中國下降2.3%,日本下降5%,美國下降10.5%,韓國下降2.6%,歐盟下降1.8%。唯有印度正在大力推動鋼鐵生產,逆勢增長2.6%。而到了今年,7月份印度鋼鐵產量同比增長8.1%至810萬噸,助推世界鋼鐵產量同比增長1.4%至13370萬噸。
業內人士認為,只顧本國發展而罔顧全球經濟衰退的行為無疑是讓人難以接受的,在全球鋼鐵產能過剩時期,各國更應拿出應有的誠意去對待產能問題,這邊“增”,那邊“減”,最后產能的總量依然沒有降下來,問題始終都還在,對于經濟的發展以及雙邊貿易顯然是不利的。
中國自今年的供給側改革以來一直致力于大力去產能的任務中,雖然產能仍處高位,去產能化的道路仍有很長的路要走,但足以見到中國向世界拿出的誠意。我們呼吁各國控制產能,提振經濟,同時也希望通過多方的溝通與合作減少貿易摩擦,能夠在這場全球性的去產能化過程中達到雙贏的局面。
目前全球鋼材產量不平衡,在這場“增產”與“減產”的博弈中,不應該演變為貿易“戰爭”,而是要通過協商達成共識,讓各國都肩負起控制產能的責任,讓全球經濟能夠盡快復蘇,需求能夠得到提振。
(責任編輯:云海 QQ:2355962929)
推薦閱讀:代理采購 2016年廈門98投洽會標簽: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