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配件網訊】目前,無論是電動汽車還是混合動力汽車,電池和汽車動力裝置之間的電容材料,都使用的是普通雙向拉伸聚丙烯(BOPP)薄膜,然而,該材料只能在 70℃以內發揮優良性能。為此,電動汽車內部必須額外為該材料安裝降溫裝置。眾所周知,降溫裝置不僅增加了整車的重量,還增加了整車生產成本。
近期,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材料科學家團隊通過改變材料結構,研發出一種新電容材料,該材料能在 150℃的高溫狀態下保持優良性能。一旦這種新材料推向市場,電動汽車內部可能就再也不需安裝降溫裝置了。
新電容材料問世,電動汽車有望更輕更便宜
電動汽車內部的電容材料
高分子聚合物是理想的交通運輸電容儲能材料,因為它重量輕、可擴展性強,擁有極佳絕緣性能。BOPP 是目前商用范圍最廣的聚合物材料,你家里的透明膠帶、樂事薯片包裝袋、方便面包裝等,都有 BOPP 的功勞。
然而,BOPP 并不耐高溫,所以,當把它用在電動汽車里當做電極時,電動汽車運行時產生的高溫能很快將其損壞,于是降溫裝置成了電動汽車內部很重要的一個部件。那么,有沒有一種材料既能保持絕緣性能的同時,還能耐住高溫呢?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的研究者們給出的答案是:能,但需要改變以往材料的結構。
新材料:改變結構也能引起質變
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王晴(Qing Wang,音譯)向第四能源記者表示,「我們將以往的薄膜改變為三明治結構,這種結構能在高溫和強磁場環境下保護材料不受損壞。」
正常的聚合物膜,比如 BOPP,在提高電容率和電場強度的情況下,會影響其穩定性和充放電效率。電場越強,聚合物膜會隨著溫度升高而泄露能量。所以研究者們嘗試通過混合不同的材料,以平衡其化學特性。然而,這樣做之后,雖然能提高電容材料的儲能容量,但在高溫條件下,電子從電極逃逸,然后進入到聚合物膜,從而形成電流,導電之后的薄膜很容易就毀壞了。
既然復合材料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問題,那么突破口究竟在哪兒呢?最后,研究者們想到了改良材料結構,在此基礎上,他們構建了這種三明治結構。王晴向筆者展示了原理圖,圖中我們可以看到,頂層和底層的材料能阻擋電極的電荷注入,而在中間層,他們放入了能提高能量密度和功率密度的高電容率聚合物材料。
三明治結構的優勢
「表層材料為氮化硼納米薄片(圖中的藍色和白色原子),能充當絕緣體;中間層材料為鈦酸鋇(圖中綠色和紫色原子),它能提高介電常數,用于高溫條件下的能量存儲。」王晴向筆者做出了進一步解釋。
我們都知道,氮化硼納米薄片組成的聚合物基體是絕佳的絕緣體,而鈦酸鋇則是一種高電容材料,這樣的排列組合構建了一種全新的材料,它具有高能量密度、高功率密度和優秀的充放電循環效率等諸多優勢特性。
實驗結果顯示,與 BOPP 相比,這種新材料在 150℃的高溫下,充放電循環效率與 BOPP 在 70℃時保持一致。并且,在保持如此高溫條件下,經過 24 小時不間斷的測試,這種材料沒有任何損壞。
對于未來,王晴表示看好,「我們下一步是希望能與企業展開合作,做進一步研究,看這種新材料是否能以合理的價格量產,從而推向市場。」
美國海軍研究局對該項研究工作給予了資金支持,研究成果已發表在 8 月 22 日的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責任編輯:晨雪 QQ:2355779328)
推薦閱讀:代理采購 2016年廈門98投洽會
標簽: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