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北京市科委發布本市在大中型火電空冷機組余熱利用技術方面取得的重大突破。據悉,該項技術節能減排效果顯著。與傳統抽汽供熱方式相比,供熱能力提高30%,發電功率增加7%。
熱電聯產是實現火力發電能量梯級利用的最有效手段。為解決冬季采暖期污染嚴重,熱電聯產發展滯后等問題,今年3月,國家發改委、能源局等聯合五部委頒布了《熱電聯產管理辦法》,要求北方大中型城市熱電聯產集中供熱率達到60%以上。全國現有供熱面積約120億平方米,每年供熱消耗標煤高達6億噸,目前熱電聯產集中供熱率僅為30%,熱電聯產存在巨大的發展空間。
在北京市科委立項支持下,華北電力大學和北京國電藍天節能科技開發有限公司開展產學研合作,將北方地區投運的火電空冷機組與城市市政高效供熱技術有機結合,提出近距離熱用戶低品位余熱直供和遠距離熱用戶汽輪機抽汽提質耦合的熱電聯產技術方案,通過乏汽余熱回收,在不增加裝機規模情況下,擴大了供熱能力,同時解決了現有大容量熱電聯產機組存在供熱抽汽節流損失大、供熱系統能效低等問題。
該項技術在山西興能電廠300MW空冷純凝發電機組上進行了工程示范,已運行一個采暖季,節能減排效果顯著。年節約標煤達到4萬噸,按標煤單價300元每噸計算,電廠年節約成本1200萬元。與傳統抽汽供熱方式相比,該機組發電煤耗降低78g/kWh,供電煤耗降低81.8 g/kWh,供熱能力提高30%,發電功率增加7%,達到汽輪機排汽余熱高效利用的目標,并獲得自主知識產權。成果為北京及周邊地區的區域供熱和節能減排提供了示范。
標簽: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