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大數據,指的是所涉及的資料量規模巨大到無法透過現有的實物計量軟件,在合理時間內達到采集、管理并整理出更有價值和意義的結論。這些數據包羅萬象,不光包括人們在互聯網上發布的信息,全世界的工業設備、汽車、電表上有著無數的傳感器,隨時測量和傳遞著有關位置、運動、震動、溫度、濕度乃至空氣中化學物質的變化,也產生了海量的數據信息。因此,大數據也被稱為是繼云計算、物聯網之后信息技術領域的又一次顛覆性變革。
環境監測作為環境保護各領域工作開展的基礎,歷來受到各界的關注與重視。今年7月,國務院辦公廳發布了《生態環境監測網絡建設方案》,對我國生態環境監測網絡建設確立了清晰的行動綱領,環保部副部長翟青提出,完善生態環境監測網絡需要數據的互聯共享與大數據平臺支撐,通過建立環保大數據中心,依靠大數據的海量數據存儲與超高效處理能,整合相關部門內部分散數據形成龐大的數據中心體系,為生態環境保護決策、管理和執法提供數據支持。
據悉,各省市地區環保部門和監測中心均已全面啟動監測網絡的建設規劃,例如廣東省環境監測中心就已在2015年最新工作計劃中,將大數據中心升級改造加入重點工作內容,并在此基礎上實現各業務系統的統一整合與數據共享。
大數據促進儀器儀表企業轉型升級
從日常生活中的鐘表、水表、電工儀表到科學研究領域的光譜分析儀、重力傳感器,儀器儀表作為機械設備的靈魂,儀器儀表的本質就是數據的獲取工具,被譽為大數據的”采集器“,自然擁有海量的“大數據”。然而大數據技術的戰略意義不在于掌握龐大的數據信息,而在于對這些含有意義的數據進行專業化處理,通過“加工”實現數據的“增值”。大
數據已經成為了新發明和新服務的源泉
大數據平臺的出現讓儀器儀表企業開始意識到掌握這套采集數據可以做更多的事情,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走上向一體化進程轉型升級的道路,不僅僅是提供計量的產品,更是升級到完善的解決方案,利用自身采集數據的便利,掌握用戶的需求,從而提供出更豐富、全面、時效的服務,促進企業創新升級和產品應用推廣。
這種新的變化趨勢也同時在影響新的產品與服務設計理念和設計過程本身。為進一步掌握更全面的服務信息,抓住用戶需求,未來的儀器儀表產品將在傳統設計中融入數據服務界面,造就更適合更具有現代特征的新品。大數據將為人類的生活創造前所未有的可量化的維度,相信定會有更多的改變正蓄勢待發。
如今,一個大規模生產、分享和應用數據的時代正在開啟。正如維克托教授所說,大數據的真實價值就像漂浮在海洋中的冰山,第一眼只能看到冰山的一角,絕大部分都隱藏在表面之下。大數據技術的戰略意義不在于掌握龐大的數據信息,而在于對這些含有意義的數據進行專業化處理,通過“加工”實現數據的“增值”。
工信部長苗圩撰文解讀我國制造業如何由大變強時稱,當前的重點是推動互聯網在制造業領域深化應用,積極發展云制造等基于互聯網的新型制造模式,培育工業互聯網新應用,建設一批工業云服務和工業大數據平臺。未來,無論是德國工業4.0、還是《中國制造2025》,工業大數據分析是都是智能制造的基礎,也是支撐未來制造智能化的重要方向。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