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風機網訊】根據上月底能源局發布的通知,要求到2020年,國內所有火電企業所承擔的非水可再生能源發電量配額,需占火電發電量的15%以上(點擊查看《火電承擔15%可再生能源配額意味著什么?》)。這個通知雖然還未正式下發,但仍然是近年來少有的讓行業看到希望的文件。再結合我國到2030年實現碳中和的長遠目標,風電行業大有可為。但是,我們必須看到,如果風電行業未來幾年里不能在技術方面取得突破性進展,那么僅僅依靠補貼來實現上述目標,不僅將會遭到來自下游的抵制,也會遭到來自火電的競爭壓力(點擊查看《都說棄風棄光 火電都要降到3500小時了》)。
風電成本的構成及降低途徑
風電成本的構成
為了明確風電技術發展的方向,我們有必要對風電項目的成本構成進行一一分解。為了使風電項目成本的對比更具有代表性,因此本文按照平準化度電成本(LCOE)對成本項進行分解(點擊查看《風電成本該咋算?關于LCOE的一切》)。從全生命周期來看,風電的成本主要可以分為機組(采購)成本、(風場)建設成本(包括塔筒與基礎等)、(風場)運維成本、人員成本與材料費等。
不同地區的風電成本
以南方低風速地區為例,機組成本約為4000元/kW、建設成本約為4000~4500元/kW、運維成本約為每年120~130元/kW、人員成本約為每年30元/kW、材料費等約為70元/kW。根據2015年統計結果,低風速地區目前年等效小時數約為1950小時。按照折現率為8%計算,可以計算得到南方低風速地區的LCOE約為0.51~0.54元/kWh(本計算未考慮折舊與稅收影響)。該度電成本低于風電上網電價,因此南方低風速地區的項目能夠盈利。
低風速地區風電成本組成
對于三北地區,建設成本略有降低,但受限電影響,等效小時數則有明顯下降。按照風場投資成本7500元/kW,等效小時數約為1650小時計算,則LCOE約為0.57元/kWh,該度電成本高于三北地區的標桿上網電價,因此三北地區的風電項目很難盈利。
如何降低風電成本
降低風電度電成本,應從降低成本,提高電量兩個角度進行考慮。其中降低成本可分為降低機組成本、降低建設成本、降低運維成本三個角度;而提高發電量則可從提高機組可利用率和提高機組發電性能兩個角度。主要措施包括:
1、機組降載設計,降低機組成本,提高機組發電性能;
2、機組模塊化設計,降低風場建設成本;
3、增大風輪直徑,提高機組發電性能;
4、提高機組可靠性,降低運維成本與人員成本等。
(責任編輯:曉霞 QQ: 2355962924)
推薦閱讀:代理采購
標簽: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