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儀表網 儀表產業】滿載渣土的運輸車冒著黑煙呼嘯而過,一路上不少泥土顛簸掉落,令行人車輛避之唯 恐不及,如何才能破解城市道路的揚塵管控難題?8月15日,四川全省首個揚塵智能管控系統 在達州正式運行,不僅能實時監測PM10、PM2.5等大氣污染數據,還能追溯污染物源頭 ,主動出擊采取措施治理揚塵。
互聯網+環保 創新方式管控揚塵 如今,PM2.5、PM10成了不少達城市民關心的指標,城市建設產生的揚塵便是它們的來 源之一。去年10月,達州市環保局在西外火車東站、熙河灣路口、蓮花湖紅星廣場、 鳳凰大橋南橋頭等4處的重要進城路口完成安裝了第一批揚塵污染智能管控系統。
目前,達州市投入200萬元,采取中國聯通達州市分公司承建并提供服務,市政府購買 網絡服務的方式,在主城區重要進城建筑工地、路口、國控、省級監測點周邊建設揚 塵智能管控系統20臺。
15日下午,跟隨達州市環保局工作人員在通川區、達川區等主城區看到多套已經 安裝好的揚塵智能管控設備,該設備由攝像頭、監測儀、風向標等組成。據中國聯通 達州分公司該項目工作人員許超介紹,揚塵管控系統通過對20個子站點全天候的揚塵 作業管控和大數據分析,實現對城市揚塵污染源看得見、說得清的精細化管理目標, 解決了施工揚塵污染容易反復和現場執法溯源難的問題。
24小時監測 讓污染行為“無處遁形” 在鳳凰大橋南橋頭看到,道路旁邊矗立著一個攝像頭,對來往車輛進行實時拍攝 ,這就是揚塵智能管控點,該平臺有固定式揚塵傳感器和視頻監控系統,能夠對揚塵 污染源實行24小時監控。據悉,該視頻能智能識別現場控塵措施的落實情況,監測數 據一旦超標,系統就會自動報警。
“這樣,比起傳統的人員蹲守,巡邏治理揚塵要科學、方便的多,傳統方式無法做到 24小時監測,真正實現對建筑工地、重點道路等污染源由貓鼠游戲到‘管住’的轉變 ,真正實現環境方式由重監測輕治理到監測與治理并重的轉變,真正實現環境管理模 式由被動協同到聯控聯防的轉變。”許超說。
據悉,系統實時監測的數據不僅通過網絡可以傳輸到項目部管理人員的電腦系統,也可以傳輸到住建局、環保局的監控平臺上。“這個系統能24小時實時檢測工地上的揚 塵濃度大小,具有揚塵超標時抓拍功能,同時具有揚塵超標報警功能和檢測設備離線 報警功能。”據介紹,這些抓拍的照片,其實也為執法單位提供了取證的有效素材, 實現了從被動監管到主動監管的轉變,改變了以前揚塵監管無法量化的情況。
?。ㄔ瓨祟}:全省首個揚塵智能管控系統我市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