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在线视频-亚洲综合在线观看视频-亚洲综合视频网-亚洲综合色秘密影院秘密影院-日本三区四区免费高清不卡

當前位置:全球化工設備網 > 資訊 > 市場評述 > 正文

PPP項目落地加速 喜or憂?

作者: 2016年08月22日 來源: 瀏覽量:
字號:T | T
日前,財政部PPP中心發布全國PPP綜合信息平臺項目庫第二季度報告顯示,6月末全國PPP項目庫中進入執行階段的項目增至619個,總投資額達1萬億元。二季度比一季度新增250個落地項目,增長67.7%,國內PPP項目正在加速落
  日前,財政部PPP中心發布全國PPP綜合信息平臺項目庫第二季度報告顯示,6月末全國PPP項目庫中進入執行階段的項目增至619個,總投資額達1萬億元。二季度比一季度新增250個落地項目,增長67.7%,國內PPP項目正在加速落地。PPP項目落地加速,一方面預示著一個統一規范、公開透明、競爭有序的PPP市場正在逐步形成,這是全國上下共同努力之成果,令人欣喜。另一方面,不排除部分項目為落地而落地,蘿卜快了不洗泥,為項目后期運作埋下隱患。謹防欲速則不達
  經過兩年的預熱,PPP成為舉國上下一件大事,各地推進PPP項目的迫切心情可以理解,但不必過于追求落地速度,PPP項目發展有其自身的規律。根據財政部PPP中心二季度報告,PPP示范項目平均落地周期是13.5個月,需要注意的是,入選財政部PPP示范項目庫的項目,大都是前期工作準備充分、相對成熟的。各地不妨根據項目實際情況,參照這一落地周期進行對照。
  過于追求速度,甚至限時速成的PPP項目,很可能因為操作不規范給項目將來的執行和移交埋下隱患。PPP項目通常具有建設內容復雜、合作周期較長、風險變數較大等特點,客觀上需要花費一段較長的時間來完成整個項目的采購工作。在前期識別、準備工作不充分的情況下,比如采購需求不明確、邊界條件不清晰,交易結構及達成的合同條件存在諸多待確定事項,開了許多約定不明的口子,等到PPP項目合同簽約再回頭處理這些問題,難免會造成考慮問題不周、項目條件設計有失公允等情況。從我們近期觀察,實踐中類似情況并不少見,項目剛剛簽約地方政府就和社會資本開撕,后面日子可還長著呢。民企發展受限根據二季度報告,PPP示范項目中已簽約的社會資本共119家,其中民企43家、混合所有制8家、外企3家、國企65家,民企占比為36%。數據差強人意,但市場中的民企實體感受未必會如此樂觀。
  PPP實踐中,國有資本熱、民營資本冷的現象由來已久,多數是央企和其他地方國企扮演社會資本角色,民營企業、外資企業作為社會資本的很少。民企參與度低一是固有的市場規律,更主要的是地方政府的央企迷信心態在作怪。
  不可否認,央企、國企資質、財力、融資能力在基建領域對民企有著碾壓式的競爭優勢,這是現實市場規律。但民企靈活高效、管理成本低的特點,也能為PPP項目帶來極大的促進作用。央企、國企和地方政府投資之所以能對民間投資形成擠出效應,更在于地方主政者追求政治正確、放心央企信用的心態。基礎設施PPP項目尋求長期運營,民企信用與倒閉風險帶來的種種不安全感,讓政府政府明顯偏好國企央企,因為他們自帶建設運營能力強、財務實力雄厚、政治方向正確的標簽。
  目前PPP市場中活躍的央企大都是承包類企業,他們是否愿意以及能否完善參與PPP項目全生命周期的運營管理仍未可知。現實條件下,各行各類社會資本對PPP發展仍不可或缺,民企發展問題理應受到更多重視。運營監管挑戰大
  項目的簽約落地意味著項目執行的開始、監管工作的啟動,大規模的項目落地必然帶來大量的監管工作,這對地方政府來講也是一大挑戰。
  在項目建設和運營過程中,需要項目實施機構和其他相關行業管理部門聯合監管,通常包括事前、事中和事后監管。目前大多數地方政府對于PPP項目的監管能力不足,一方面他們傾向于認為,項目監管是項目實施機構的責任。另一方面,項目實施機構自身也缺乏PPP監管經驗倍感壓力,一來二去PPP項目監管很容易落入真空。這對主張按效付費的PPP模式而言,無疑是莫大諷刺。
  監管工作能否落實到位,一是看地方政府能力建設,如何加強PPP人才隊伍建設,完善機構設置、監管架構、實施措施與問責等政策制度。二是看項目績效指標設置是否合理,是否具有可操作性,這又回到第一個話題即項目前期操作的規范性,績效指標既不能大而化之也不宜過細,否則可能帶來高昂的履約監管成本。
  總的來講,PPP項目落地加快,是國內推廣PPP兩年多來的一個自然的結果,這與PPP各相關方的努力協作密不可分。項目推進過程中,難免出現偏差或不盡合理的地方,我們將這些問題提出,并不是一味地加以指責,而是將我們所觀察到或認為可能在未來會出現的問題列舉出來,希望引起大家關注,盡早對它們進行修正和處置,更好地推動國內PPP發展。
全球化工設備網(http://www.tupvw34.cn )友情提醒,轉載請務必注明來源:全球化工設備網!違者必究.

標簽:

分享到:
免責聲明:1、本文系本網編輯轉載或者作者自行發布,本網發布文章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給訪問者,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同時本網亦不對文章內容的真實性負責。
2、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作出適當處理!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86-571-8897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