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局“十三五”,尋找江蘇新動能
100多年前,法國科幻作家凡爾納在自己的小說中暢想21世紀人類社會如何利用新能源。他怎么也不會想到,如今在江蘇省經濟欠發達縣——豐縣,惡臭熏天的垃圾填埋場上居然崛起一座花園式循環經濟產業園,以垃圾和秸稈等農林廢棄物混燒發電為引擎,變廢為寶,源源不斷地生產出電能、熱能以及暖氣、環保建材、有機肥料等有用產品。
垃圾焚燒發電,打開循環經濟之門。國豐產業園,總投資約20億元,總占地面積為1300畝。園區內目前已建成生活垃圾秸稈混燃焚燒發電、光伏發電、超濃污水處理中心,重金屬分選項目,秸稈發電項目已經開工建設,正在籌建污泥干化處理、餐廚垃圾處理利用、建筑垃圾綜合利用、新型環保建材、糞便綜合利用、有機肥廠、廢舊汽車拆解等項目。
“我們的目標,就是打造一個集固廢處置、生態穩定、經濟循環等多功能于一體,且建在全產業鏈上的高科技、現代化、園林式的豐縣˙國豐循環經濟產業園。”國豐新能源董事長李昌龍說。
7月中旬,筆者一行人走進園區,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音樂噴泉翩翩起舞,給夏日廠區增添了清涼和愜意。行走園區,“有限資源,無限循環”“同在藍圖下,共愛一個家”“節約點滴資源,造福千家萬戶”“奉獻環保,藍天碧水,造福豐縣人民”等企業理念宣傳標語分外醒目。
這里,樹木枝繁葉茂,花草郁郁蔥蔥,還有修葺一新的園林景觀和干凈整潔的廠房,不僅視覺上的“污染”為零,廠區里的氣味也和廠外沒什么兩樣——讓人難以相信,園區的原址上,竟是豐縣唯一的生活垃圾填埋場,原來蚊蠅漫飛、臭惡熏天,如今卻悄然變身為一座花園式園區。
“我們還準備把園區打造成工業旅游景點,居民只要拿身份證登記一下,隨時都可以到企業參觀,我們會安排導游進行講解。”企業決策層務實而有底氣。
底氣與信心來自哪里?垃圾發電方興未艾。德國是全球再生資源利用率最高的國家,其循環經濟起源于垃圾處理,然后逐漸向生產和消費領域擴展和轉變。業內一個重要共識是,垃圾發電具有“無害化、減量化、資源化”程度最高、雙重減排、環保產業與社會公益事業并存的優點,無疑應該成為循環經濟的著力點。
正是看到這些,國豐新能源團隊,將目光投向豐縣這個農林廢棄物豐富的縣級城市。而豐縣近年來開展農村環境連片整治,政府與企業的合作“水到渠成”,直至形成循環經濟產業園的藍圖構想。
經過3年緊張籌備和建設,今年5月,全國第一個垃圾和秸稈混燃的發電項目——國豐新能源垃圾與秸稈混燃發電項目正式并網發電;廠區外,規劃鋪設的供暖管道有序推進,到了今年冬季,開發區及主城約3萬戶居民即將嘗到循環經濟帶來的福利。在這項垃圾與秸稈混燃發電工程規劃之初,清華大學熱能系及其他專家就設計采用低真空循環水供暖技術,冬天能直接向其他企業和居民供暖300多萬平米。
循環經濟,理應形成工業共生、要素耦合的工業生態鏈。李昌龍的一個觀點,讓人印象深刻:園區要將資源型垃圾“吃干榨盡”,形成一個閉合循環的產業鏈。除垃圾焚燒發電項目外,園區將陸續配備市政污泥、餐廚垃圾、金屬分揀等處理設備,同時配套環保建材和有機肥料生產線,可綜合處理豐縣城鄉垃圾、農林廢棄物,實現全縣垃圾和廢棄物處理的減量化、無害化和資源化。
從垃圾處理等基礎設施建設,到長遠的產業結構布局,資源循環利用成為一種“新常態”。園區內各項目之間環環相扣,形成一種“內部小循環”:垃圾與秸稈混燃發電,有效解決城鄉生活垃圾和農林廢棄物的雙重污染,發出的電供園區使用,多余的電并網;焚燒產生的爐渣進行重金屬分選后,重金屬的有效利用和剩余爐渣的綜合處理催生新型環保建材項目、有機肥項目、廢棄舊汽車及電子元件拆解項目;污泥處理、餐廚垃圾處理、糞便處理等項目形成環保清潔產業鏈,通過超濃污水處理項目,完成中水的循環利用。
李昌龍介紹,“內部小循環”為各項產業的“外部大循環”奠定了基礎。各項目投產后,生產電力、熱力、環保建材、有機肥料等變廢為寶后的產品,滿足工業、農業、居民建筑業、居民家庭生活供熱、供暖的使用,且集節能、節水、節地于一體,讓有限的資源實現無限的循環。
“循環經濟是區域經濟發展的新引擎。”李昌龍分析說,面對建設美麗中國的美好愿景,新型城鎮化建設必將加速,故發展循環經濟成為一項繞不開的重大課題。作為企業化運營的豐縣˙國豐循環經濟產業園,致力于通過解決城鄉垃圾、農林廢棄物“出路”問題,打造一個循環經濟的現實范本,從而成為點亮“美麗中國”的星星之火。
“豐縣˙國豐循環經濟產業園的原址,原先就是垃圾填埋場。如今在這里引進垃圾、光伏發電,還建設污水處理項目,這是典型的新能源建設的案例,應該在其他地方復制。”見證了豐縣˙國豐循環經濟產業園發展的清華大學熱
據了解,國豐循環經濟產業園的規劃建設,已被寫入豐縣政府工作報告和豐縣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三五”規劃。
“圍繞現有的垃圾焚燒處理,引入社會資本,打造一座集餐廚垃圾、建筑垃圾、農林廢棄物、污泥、糞便等城鄉固廢危廢處理和綜合利用為主的靜脈產業園,確保城鄉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不低于95%,建筑廢料回收使用率不低于60%,污泥資源化利用率達到100%。”這是在今年初豐縣召開的人代會上,政府工作報告對全縣循環經濟的展望和規劃,其中提到的“靜脈產業園”即是國豐循環經濟產業園。事實上,豐縣循環經濟發展的部分目標,目前已在國豐循環經濟產業園中部分實現。
標簽: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