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項指標總體回落 領軍企業出現虧損
今年以來,內蒙古化工行業成本優勢大幅削減,經濟效益顯著下降,各項經濟指標較上年有不同程度地回落。為此,內蒙古出臺三項措施,力保化工行業實現平穩較快發展。這是中國化工報記者8月15日從內蒙古工業經濟管理部門解到的信息。
據內蒙古經濟信息中心研究員李強介紹,目前,內蒙古化工行業經濟指標總體回落的趨勢仍在延續,行業整體處于微利或虧損經營狀態,企業開工率維持低位,產量也出現滑坡。即使是一些行業的領軍企業,也開始出現虧損的情況。鑒于此,內蒙古自治區政府近日召開專題會議,目標是提振全區化工行業經濟平穩發展,具體措施包括三方面:
第一是穩定化工企業生產經營。對化工行業骨干企業,逐戶進行調查研究,采取“一企一策”切實解決企業生產經營中出現的問題;對于需政府部門協調解決的問題, 定期召開專題會議研究解決;扶持中小化工企業發展,認真落實相關政策,激發中小企業創業創新活力。
第二是擴大化工行業投資規模。力保新開工化工項目,采取合作共建、稅收分成等辦法,統籌調配全區用水、用地、節能、環保等指標,盡快推動國家出具路條的重大化工項目開工建設。包括加快建設中電投道達爾煤制烯烴、伊泰煤制油二期、中國海油煤制天然氣、中天合創煤炭深加工利用等特大型項目。同時力保年內投產項目按期投產,加強項目儲備,積極儲備一批煤炭深加工延伸產業鏈項目和高端化學品項目,培育新增長點。
第三是加快推進化工產業結構調整。當前,內蒙古傳統化工產業增長乏力,新興化工產業比重不大。因此,下一步必須著力發展新型煤化工初級產品延伸、先進化工裝備制造、新材料、核電燃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集中要素資源加以扶持,加速新興產業規模化發展。
據李強介紹,內蒙古化工業當前總體形勢比去年更為嚴峻。今年以來,聚氯乙烯、甲醇、純堿、燒堿等重點化工產品出廠價格整體進一步下降;傳統產業產能過剩,去產能化艱難,新興產業遲遲難以擔當大任;產銷不暢導致企業銷售資金回籠周期延長,上下游企業采取承兌票據方式結算的比例進一步提高,應收賬款結算時間由過去3個月延長至6個月,資金周轉壓力致企業“貧血”癥狀加劇。
記者在采訪中還了解到,作為內蒙古的支柱產業,2015年內蒙古煤化工行業虧損額據估算達28億元,今年上半年繼續虧損。伊泰集團是內蒙古本土煤化工領軍企業,其16萬噸/年煤制油項目是世界首套成功商業化運營的煤間接液化裝置。該公司一位人士向記者透露,今年前7個月,公司煤制油項目生產各類油品10.92萬噸,油品銷量10.86萬噸,平均銷售單價3608.79元/噸,銷售收入3.91億元,卻出現虧損2900萬元。
標簽:內蒙古 化工經濟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