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在线视频-亚洲综合在线观看视频-亚洲综合视频网-亚洲综合色秘密影院秘密影院-日本三区四区免费高清不卡

當前位置:全球化工設備網 > 資訊 > 行業動態 > 正文

盤點各國工業除塵標準 除塵儀器設備市場潛力巨大

作者: 2016年08月17日 來源:化工儀器在線 瀏覽量:
字號:T | T
為了防止工業粉塵對人體的危害,世界各國制定了愈來愈嚴格的控制標準,大力發展工業氣體凈化的除塵設備得到各國廣泛重視,各類除塵設備的研發和應用已在國內、外逐步普及。 20世紀80年代以來,世界各國的除塵設備有

    為了防止工業粉塵對人體的危害,世界各國制定了愈來愈嚴格的控制標準,大力發展工業氣體凈化的除塵設備得到各國廣泛重視,各類除塵設備的研發和應用已在國內、外逐步普及。

   20世紀80年代以來,世界各國的除塵設備有了很大的發展。

     美國

 1963年頒布了潔凈空氣法(CleanAirAct)以后,于1970年、1975年、1977年多次修訂,1990年修訂和補充的潔凈空氣法經國會通過后成為一部目前國際上最為嚴格和詳盡的法規。它的主要內容包括確定有害空氣污染物的種類,并將全國劃分成達標區,未達標區(隨污染物不同而不同),對后者限期達標,同時實行排放許可證制度,此外還有關于汽車排放、酸雨和臭氧層保護等有關條款。

  標準方面,美國制定了國家環境空氣質量標準(NAAQS),國家有害污染物排放標準(NE-SNAPS)以及新污染源性能標準(NSPS)等,這些標準控制了污染物排放,而且愈來愈趨于嚴格,例如對電站,20世紀初美國的排放標準是0.6lb/10^6Btu.1971年的NSPS規定為0.116/10^6Btu,而1978年的NSPS進一步降低到0.031b/Btu,僅為20世紀初的1/20。

   德國

  規定各種工業污染物的排放標準為50mg/m^3,不久前公布的17B1mSchV標準中規定日平均濃度為l0mg/m^3,1/2小時的平均濃度為30mg/m^3。

  采用了嚴格的排放標準,德國粉塵排放量自60年代以來逐步降低,三十年來約降低了65%,并有進一步的降低趨勢,而環境中總懸浮物(TSP)濃度也降低了約65%。

 日本

 對于通常的燃煤電廠煙氣凈化系統要求其出口粉塵排放濃度小于30mg/Nm^3,而在大城市附近的燃煤電廠,其要求與燃油電廠相似,要求低于10mg/Nm^3。

 中國

 自1973年第一次公布13種物質的試行排放標準以來,各個工業部門都相繼制定了本行業的粉塵排放標準。例如,工業鍋爐的排放標準是按照大氣環境標準的一、二、三類地區來確定的,1983年的標準(GB3841-83)分別為200,400,600mg/Nm^3,1992年公布的標準(GB13271一91)對于1992年8月1日前安裝的分別為200,300,400mg/Nm^3,而8月1日以后安裝的則分別為100,250,350mg/Nm^3,同時對SO2的排放濃度也提出了要求。

 一類區為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和其他需要特殊保護的區域;二類區為居住區、商業交通居民混合區、文化區、工業區和農村地區。

 環境空氣功能區質量要求;

 一類區適用一級濃度限值;

 二類區適用二級濃度限值。

 市場前景廣闊

 國外經驗:

  美國1993年粉塵控制設備的市場為1.53X10^9,美元,略高于氣體處理設備1.456X10^9美元,其中的一個原因是電廠的煙氣脫硫設備減少。在空氣污染控制設備中,電站占第一位,其次是化工,造紙占第3位,石油精煉占第4位,再其次是冶金、水泥、礦山等。

  權威預測:

  我國水泥、火電、鋼鐵行業的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已相繼提高,不過其他如焦化、電解鋁等工業的煙塵排放標準仍然在100-150mg/m3之間,與歐美國家現行的排放標準差距很大。預計未來排放標準還將更嚴格,煙塵排放標準縮緊至30mg/m3以下會加速工業除塵設備將從效率較低除塵器,轉向效率更高新型除塵器。中國環保機械協會預測,自2015年起5年內,我國袋式除塵器需求量約為400億元。

  業內分析:

  隨著環保約束日漸趨嚴,除塵設備市場需求已經不斷擴容,例如目前國內火電廠用除塵器市場空間每年已在80億元左右,改造市場未來2-3年內有望達到20億-30億元的規模。而國內已投運的約8億千瓦火電機組中90%以上安裝的低效率電除塵器,如逐步改為新型除塵器,潛在市場空間是400億元,是當前市場的五倍。

  我國排放標準日趨提高,特別是對微粒控制的要求越來越嚴,同時也促進了工業除塵器的研究和開發,致使高效除塵設備將得到特別迅速的發展,除塵器制造和總包行業及高溫濾料行業將直接受益。

全球化工設備網(http://www.tupvw34.cn )友情提醒,轉載請務必注明來源:全球化工設備網!違者必究.

標簽:

分享到:
免責聲明:1、本文系本網編輯轉載或者作者自行發布,本網發布文章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給訪問者,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同時本網亦不對文章內容的真實性負責。
2、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作出適當處理!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86-571-8897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