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發改委發布數據顯示,上半年全國生產粗鋼39956萬噸,同比下降1.1%。
從各省市產量看,上半年河北省粗鋼產量以9989.6萬噸繼續穩居第一,其次是江蘇省5560.9萬噸,第三是山東3476.4萬噸。位居第一的河北省粗鋼產量比第二、三名的總和還要多。
與2015年同期相比,產量下降是大趨勢,34個省市中(除北京、西藏自治區及港澳臺地區,下同)有19個省市上半年粗鋼產量比去年同期減少。其中遼寧省以同期減產量282.9萬噸居第一,其次是天津、浙江、吉林和重慶,分別比去年同期減產240.7萬噸、171.5萬噸、153.3萬噸和142.2萬噸。從降幅來看,排名前五的省市分別為重慶、黑龍江、吉林、寧夏、甘肅,同比下降分別為39.5%、28.7%、27.7%、26.4%和26.0%。
與2015年同期相比,粗鋼產量上升的省市有10個。增產排名前三的省市分別為廣東、江蘇、山東,分別比去年同期增產211.5萬噸、159.0萬噸、150.1萬噸。備受矚目的河北省排名第四,增產100.1萬噸。其次是湖北省,增產62.5萬噸。從漲幅來看,排名第一的依然是廣東省,同比漲幅26.3%,其次是海南、山東、湖北和貴州,同比漲幅分別為11.5%、4.5%、4.3%和4.3%。河北省上半年粗鋼產量同比漲幅為1.0%,排在十個增產省市的第八位。
十三五期間,“三去一降一補”是供給側改革的核心任務,其中,去產能位居首位。而在去產能的攻堅戰里,鋼鐵產業首當其沖。
根據規劃,我國將在5年時間壓減粗鋼產能1億到1.5億噸。今年鋼鐵去產能任務為4500萬噸。根據上半年各省去產能的公布規劃,鋼鐵大省中,河北預計五年壓減1億噸產能,江蘇、山東計劃壓減產能均在1500萬噸以上。
據工信部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1-7月全國28個產鋼地區和中央企業累計完成壓減煉鋼產能2126萬噸,占全年任務量的47%。從1-6月份的1300萬噸到1-7月份的2126萬噸,去產能的動作明顯加快。
各省市進展情況來看,截止1-7月份,浙江等4個省份已經完成全年任務;河北、遼寧等8個省份工作進度在10%-35%之間;超過10個省份化解鋼鐵過剩產能工作尚未實質性啟動。
剛剛過去的8月12日,隨著生產線關鍵設備被貼上封條,中冶京誠(湘潭)重工設備有限公司50噸電爐關停封存,標志著湖南2016年鋼鐵去產能任務提前完成。湖南成為第五個提前完成全年任務的地區。
(來源:互聯網)標簽:鋼鐵去產能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