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機器人應用技術的不斷提升及人口老齡化加劇,醫療機器人和家用服務機器人將成為應對人口老齡化及殘疾人生活自理的重要工具,未來需求將逐年加大。
隨著機器人應用技術的不斷提升及人口老齡化加劇,醫療機器人和家用服務機器人將成為應對人口老齡化及殘疾人生活自理的重要工具,未來需求將逐年加大。
根據國際機器人聯合會的分類,醫療機器人歸屬于專業服務機器人,其自身可以分為診斷機器人、外科手術輔助機器人、康復機器人及其他。數據顯示,2014年全球醫療機器人的銷量為1224臺。其中,外科手術輔助機器人銷量為978臺。外科手術機器人應用范圍較廣,克服了傳統外科手術中精確度差、手術時間過長、醫生疲勞和缺乏三維精度視野等問題。IFR機構預測,到2018年,全球醫療機器人的銷量有望超過4000臺。
隨著機器人產業的快速發展,醫療機器人受到各國高度關注。美國已經把手術治療機器人、假肢機器人、康復機器人、心理康復輔助機器人、個人護理機器人、智能健康監控系統定為未來發展的六大研究方向。目前,歐洲也計劃將建立“RoboticsforHealth-care”網絡,促進醫療機器人在歐洲的發展和應用。市場研究公司GrandViewResearch數據顯示,到2020年,全球醫療機器人市場規模將達到179億美元,年均增長率將達到12.7%。
目前,我國醫療機器人仍處于研發或臨床試驗階段,整體發展水平不高,還沒有成型的規模化醫用機器人產品。醫用機器人在各大醫院的普及率也相對較低,與發達國家相比差距較大。數據顯示,2014年我國醫療器械市場總規模近2556億元,醫療器械的進口額占據總市場份額的40%。其中,中高端市場的醫療器械幾乎被國外廠商包攬,占比超過70%,未來進口替代空間較大。另外,我國康復機器人研發企業相對較多,大多數康復機器人正處于研發、檢測階段。目前,小部分康復機器人已經開始批量生產并大范圍應用于臨床。
政策方面,今年4月,工信部、發改委等三部委聯合印發了《機器人產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提出到2020年,我國工業機器人年產量達到10萬臺。其中,六軸及以上機器人達到5萬臺以上,機器人密度達到150臺以上;服務機器人年銷售收入超過300億元,在助老助殘、醫療康復等領域實現小批量生產及應用;培育3家以上的龍頭企業,打造5個以上機器人配套產業集群。在系列政策支持及市場需求提升的帶動下,我國機器人產業將迎來快速發展期。
標簽:機器人 醫療服務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