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檢測機構宣傳的基因檢測幾乎無所不能,不僅可以預測早戀、網癮傾向,還可以檢測出孩子的天賦,有的放矢地培養孩子。基因測試真有這么神奇嗎?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這個歷史問題在基因檢測公司的網站上,答案幾乎都是“yes”。
近日,部分開展基因測序業務的公司連續投放廣告,稱通過采集DNA樣本、進行基因測序,可以幫助孩子確定自身的天賦特長和未來的發展方向。
兩年前,國家食藥監管總局、國家衛計委聯合發出通知,緊急叫停基因檢測,要求在相關準入標準、管理規范出臺以前,任何醫療機構不得開展基因測序臨床應用。
兩年后,在相關準入標準、管理規范尚未出臺的情況下,基因測試卻換了個馬甲,悄悄回歸。最近風生水起的天賦基因檢測,是否真的像廣告說的那么神奇?面對五花八門的廣告,望子成龍的家長們又該怎么選擇?
兩極反應
二胡班已經是劉帆給女兒報的第三個興趣班,盡管每次女兒上課前都特別不情愿,但是劉玲堅信女兒一定會在某個領域有所建樹。
劉玲是北京市一所小學的老師,在教育女兒方面,她認為自己比其他職業的家長更有優勢。
在女兒沒有出生前,她就開始給女兒聽莫扎特小夜曲做胎教,她希望女兒長大后能對藝術感興趣,然而事與愿違,女兒對西洋樂器沒有任何興趣。
女兒三歲半的時候,劉玲又帶女兒去報芭蕾班,被告知:“您的孩子并不適合練舞蹈。”備受打擊的劉帆并不氣餒,過了幾天又帶女兒去報了擊劍班。
身材修長的女兒在教練眼里是個擊劍的好苗子,盡管僅一套裝備下來就要幾千元,劉玲還是當即就買了一套,并開啟了女兒的擊劍之路。
這一次,女兒堅持了半年,再也不去上課了。
體育不行,劉玲又回頭想到了音樂,西洋樂器不行就民族樂器,她帶女兒報了二胡班,可女兒依舊提不起來任何興趣。
劉玲有點著急,她不知道孩子該學點什么,總不能看著女兒就這么一天天長大,除了學校里學到的知識其他沒有任何特長。“學什么呢?”這成了劉玲的心病。
正在這個當口,偶然間得知可以進行兒童天賦基因檢測,劉玲一下子動了心思。
只需要一根棉棒、一個基因檢測采樣盒提取口腔黏膜細胞或指尖血,再把標本送去檢測,就會知道孩子到底是在美術、音樂還是在體育等項目上“天賦異稟”,從而對孩子有目標地進行培養。
如果真的像廣告詞聽起來那么神奇,劉玲就再也不用苦惱該往哪個方向培養女兒了。
劉玲迅速聯系了北京市位于中關村(7.990, -0.05, -0.62%)附近的一家兒童天賦基因檢測公司,該公司推出的兒童天賦基因檢測項目分為智商類、情商類、音樂類、繪畫類、舞蹈類、體育類六大項,每個大項里又包括十幾項到四十多項不等的小項。
比如,智商類項目中可以檢測孩子的操作智商、邏輯智商等,體育類項目可檢測孩子的空間能力、無氧運動能力等。
整套檢測下來,費用大概在15000元到20000元不等。
待基因檢測結果出爐后,再由資深育兒專家結合結果綜合評定,向家長給出天賦專項培養的建議。
但究竟是什么資質的專家、根據什么標準進行評定,在基因檢測公司的宣傳單上并沒有說明。
法治周末記者分別聯系了北京、上海、深圳的3家基因檢測公司,當問到專家資質以及比對數據庫時,3家公司的回答都是語焉不詳。
這并不影響劉玲的熱情,她已經聯系好了一家基因檢測公司,準備等女兒這一期的二胡班結課就帶女兒去做檢測。
“比起沒有方向的摸索,我更愿意去嘗試。”劉玲對法治周末記者說。
她認為,如果能提前知道孩子未來的身高、肌肉爆發、樂感、色感、邏輯思維等方面有哪些優勢和劣勢,就能揚長避短、因材施教,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
但更多的家長對于天賦基因檢測還是持懷疑態度。在一個教育群里,很多媽媽表示不會做這樣的檢測。
“我怕會形成誤導和心理暗示,這個結果不是百分百準確,如果將來孩子沒有在這方面變優秀,那是因為測試不準還是因為孩子不夠努力啊?”一位網名叫“兔子媽”的家長對法治周末記者說。
是科技還是算命
自2006年科學家繪制出人體所有23對染色體的完整基因序列圖后,國內外一些生命技術企業開始進入這一蘊藏巨大潛力的市場。
一些檢測機構的宣傳宣稱基因檢測幾乎無所不能,不僅可以預測早戀、網癮傾向,還可以檢測出孩子的天賦,有的放矢地培養孩子。
法治周末記者發現,開展天賦基因檢測的公司多集中于北京、上海、深圳、廣州、武漢等城市。
深圳市南山區的一家基因檢測公司告訴法治周末記者,從孩子出生到18歲,都可以進行檢測,但這樣的檢測還是孩子越早測越好。
關于天賦基因檢測的科學原理,客服人員表示,是通過提取白細胞里面的細胞核信息進行測序,然后把孩子的基因信息與基因庫中的大數據進行比對,基因突變位點是否一致。比如,如果檢測孩子的乳酸代謝能力強,就說明孩子的體育比較好。
而對于該公司的資質,該公司表示自己是由華曦醫學檢驗所來檢測的,是正規的醫療機構,審批機構是省級主管單位(省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原衛生廳)。
專門搞基因研究的醫學專家、山東大學附屬生殖醫院分子遺傳室主任高媛介紹,目前衛計委對基因檢測的醫療機構的規定是,必須有基因擴增實驗室的資質,市場上的第三方基因檢測機構亦需有此認可資質,但目前開展基因檢測的公司很多,檢測水平參差不齊。
“我覺得兒童天賦基因檢測不靠譜。”高媛表示,任何一項基因檢測,其科學性都是建立在大規模流行病調查以及循證研究數據上的。對于天賦基因來講,還沒有證據證明哪個基因與天賦有關。
數據庫缺乏是最大障礙
當前遺傳學研究成果顯示,有30億個DNA堿基對分布于人類23對染色體上。由堿基對組成、具有遺傳效應功能的片段,才稱得上是基因。不同基因功能各異、相互影響,還有基因自身的突變性與多態性。人類成長生活的具體環境,又加劇了因果關系的復雜性。
一位長期從事基因測序工作的專業人士向法治周末記者表示,測試兒童的天賦基因,主要依靠消費者提供的基因樣本與公司的樣本數據庫進行比對。
如果孩子某個基因表現優良的話,就認定其在一些方面有特長、有天賦。
而問題恰恰是,公司的樣本數據庫全面嗎?
“目前來說我國并沒有這樣全面的數據庫,而這也是最大的障礙。”上述專業人士說。
法治周末記者在咨詢上述深圳市基因公司客服有關數據庫的問題時,并沒有得到明確的回復。
“針對小孩的興趣愛好,我們有自己的數據庫,準確率高達百分之百。”該公司客服表示。
而“這樣的數據是如何統計出來的,判斷準確率的標準是什么”的問題,并沒有得到正面回答。
有專家表示,基因測序對人才要求極高,既要有生物醫學方向的專業素養,又要對基因測序有深度了解。
在美國,基因檢測市場相對成熟,每個大型城市都有有資質的基因檢測中心,有專門的基因檢測醫師培養、訓練、考試、執照頒發等機構,特別是對于人員、管理、硬件水平、具體操作項目等都分別有相關的資質認證。
而我國專門負責測序報告解讀的遺傳咨詢師這一職業群體,遠遠不能滿足現在市場需求。
“而且,基因測序行業自身存在發展短板,比如,有的基因測序企業,直接套用國外基因數據庫,或自有數據庫樣本量偏少,將降低測序結果解讀的針對性。”上述專家表示。
標簽: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