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污水量多難治,是江河流域水質和環境最大的威脅。近年來,隨著工業的快速發展,廣西玉林市一批工業園應運而生,一些企業自主升級了治污設施,其中,一些針對某領域涉水企業治污而建的產業園正在崛起,這些治污的“升級版”,將成為我市治理工業污染的新生代。
環保產業園:助力水洗企業可持續發展
多年以來,服裝產業作為福綿區傳統支柱產業的地位始終屹立不倒,而為推動該區服裝企業發展做出貢獻的20多家水洗廠,也一度成為造成南流江流域水質惡化的一個“大毒瘤”。為了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近年來,福綿區將重點排污企業和南流江福綿段的水洗廠列入重點監控對象,強制要求所有水洗廠建設污水處理系統,安裝在線監控,對超標排放企業叫停或關閉處罰,并提高新建水洗廠的準入門檻等。但是,一些水洗廠污水不達標排放的現象仍時有發生,為了還原綠水青山的生態環境,如今,一個將水洗廠移至環保產業園,針對水洗污水集中治理的一個環保計劃正在實施當中。
據了解,正在建設中的玉林(福綿)節能環保產業園總規劃用地面積約364公頃,總投資60億元,分三期建設。其中一期將建設中滔紡織服裝加工及配套設施項目和熱電聯產項目,總投資約10億元,包括建設服裝加工標準廠房、配套廢水集中處理、生活用水和工業用
水集中供應、中水回用、污泥處置利用、循環流化床鍋爐+2×7MW汽輪機組等設施。建成后,可實現年加工服裝3.5億件、年處理漂染廢水3300萬噸,年中水回用990萬噸以及年供工業用水3300萬噸、生活用水660萬噸,年發電量27360萬kw˙h/a,成為廣西首個專業的節能環保產業園。
近期,記者在該產業園位于福綿區樟木鎮中村的施工現場看到,多臺推土機同時作業,大片土地已經開荒平整,工地已實現“三通一平”,建設工作正有序開展。“目前福綿的所有水洗廠都已簽訂入園協議,產業園力爭2017年底完成一期建設并進行聯動試產,讓福綿區現有的20多家水洗企業順利入駐。”中滔環保集團有限公司總工程師趙克銀表示,經過產業園處理的工業污水,可以達到三類水的排放標準,其中30%將循環利用,而該工程三期完成后,5000畝地能夠容納上千家企業入園生產。
趙克銀表示,工業園建成之后,園區將實行統一供水、供電、供氣,集中回收和治理工業、生活污水,“這項工程既能幫助福綿現有水洗企業轉型升級,降低治污成本,也免除入園企業的后顧之憂,便于政府監管。”
產業轉移園:匯集100多家塑料企業,集中生產和治污
當前,位于陸川縣沙湖鎮官山村花果山的另一個環保產業園——陸川縣九洲江上游流域中小企業產業轉移園項目,已完成了數棟標準廠房的主體建設。該產業園規劃總面積5000畝,計劃投資7.5億元,分三期建設,是為推進九洲江流域生態環境建設,確保九洲江流域水質達標的一項環保工程。項目于2015年開工,預計今年9月完成一期建設投產,一期建成后,將安排該縣100多家塑料生產企業搬遷入園,進行集中生產和治污。
該產業園的治污設備、技術主要來自廣西鴻生源環保科技有限公司,該公司一直致力于工業固廢、生活垃圾和水污染環境方面的整治,在污水處理(包括村鎮生活污水、工業廢水、高濃度有機廢水)和固廢處理等領域無害化處理技術上獲得多項專利。“公司已建好20000?的廠房,環保設備將于9月前安裝完畢,9月開始試運行。”鴻生源公司副總經理鄧建強表示,該公司入園后,不僅帶來治污的設施,還有生產塑料半成品的設備,一方面可為產業轉移園治理污水和廢棄物,一方面為各家企業提供原材料,降低治污成本。
據了解,此次入園的100多家塑料生產企業,以中小規模為主,分布在陸川縣城區和九洲江沿岸等地,在生產過程中由于需要清洗原材料,會產生大量的工業污水,而大多企業自身并不具備治污設施,并以直排方式排放入江。同時,其生產的塑料廢棄物,以往主要以填埋或焚燒為主,難以降解且影響空氣質量。而鴻生源公司自主研發的廢棄物處理技術,將可回收處理這些廢棄物并可變廢為寶,生產出其他產品。“由于鴻生源公司生產的塑料半成品比當地塑料企業自主生產的成本低,得到了塑料企業的認可,到9月份,這些塑料企業將陸續進園。”陸川縣龍豪園區工委書記劉玉文告訴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