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品油零售主要是指通過加油站銷售汽油和柴油,也包括小部分以零售價格出售的小額銷售業務。2015年我國汽柴油表觀消費量為2.9億噸,汽柴油零售量約為1.8億噸,占表觀消費量的65%左右,是汽柴油銷售的主要方式。
2014年以來,隨著國際油價回落、國內原油使用權和進口權放開,成品油零售市場發生顯著變化。面對2020年近9億噸的一次原油加工能力,我國成品油零售業在監督體系逐步健全的情況下,將步入微利競爭時代,并繼續凸顯競爭主體多元化、價格市場化、產品服務差異化、站點管理精細化等特點。同時,成品油零售業作為石油產業鏈的終端,也將受到整個行業、替代燃料及經濟政策、信息技術發展的影響,實現更有效的資源配置、更高效的服務、更規范的管理。
趨勢之一:競爭主體多元化
加油站是成品油零售的主要載體,加油站的經營者即成品油零售市場的競爭主體。
按照經營主體來看,目前我國成品油零售市場由中國石油、中國石化、其他國有公司(延長、中海油)、外資公司(要求國有石油企業與外資合作)、民營企業等主體組成。我國加油站數量呈逐年遞增態勢,2015年已經接近11萬座。從結構上來看,非中國石油、中國石化的加油站數量占比逐年增加,2015年達54%。(見下圖:不同經營主體加油站數量占比情況)
未來我國成品油零售市場競爭主體將繼續呈現多元化特征:一是2015年地方煉廠加工進口原油的數量持續增長,油品來源多元化。二是具有成品油批發資質的企業數量持續增長,截至去年10月,具有成品油批發經營資質的企業數量達303家,其中,中國石油、中國石化、中國海油等央企下屬或者控股企業為72家,占比23.8%;其他企業為231家,占比為76.2%。三是成品油批零差價繼續擴大,根據商務部統計數據,2015年93號汽油平均批零價差達659元/噸;0號柴油平均批零價格差達630元/噸,遠高于國家最高限價下300元/噸的基本差。零售企業盈利空間擴大,吸引相關投資進入成品油零售領域。
趨勢之二:零售價格市場化
我國現行的成品油定價機制是以布倫特等三地原油價格的變化為基礎,考慮煉廠成本、合理利潤及流通費用后制定最高限價,按照10個連續工作日國際油價的移動平均價格變動幅度對成品油零售最高限價進行調整。當汽油、柴油調價幅度低于50元/噸時,國內成品油最高限價不調整,納入下次調價時累加或沖抵。
目前來看,隨著市場競爭主體的增加,市場集中度有所下降,成品油零售市場的實際價格低于最高限價,且差距正在逐步擴大。2015年,93號汽油最高限價高出實際價格6%,幅度較2012年提高2個百分點;0號柴油最高限價高出實際價格8%,幅度較2012年高出3個百分點。從2012年開始,我國成品油實際售價與最高限價之間的差異存在不斷擴大的趨勢。由于站點分布較廣,研究中只能依據站點掛牌價格進行統計,如果考慮加油站打折、優惠、促銷等經營手段,實際成交價格會進一步低于統計數據。
未來,我國成品油零售價格將深入市場化,能夠有效反映市場供需情況:一是成品油市場整體供大于求,均衡價格回落;二是市場集中度(使用HHI指數對成品油市場集中度進行定義:HHI=(中國石油銷量份額2+中國石化銷量份額2+其他單位銷量份額2)*10000)逐步降低,市場化進一步增強;三是天然氣、電力等替代能源逐步推廣,在一定程度上為成品油零售價格設定上限,一旦油品價格過高,便會出現較大規模的替代。
從近十年國內汽柴油市場集中度變化情況來看,汽油市場集中度高于柴油,主要是因為汽油銷售中零售占比高于柴油,受加油站個數和位置因素影響較大。其中,2009年柴油市場集中度明顯降低,主要原因是當年投資增速加快,柴油供應緊張,進口及地方煉廠油品資源進入市場的份額較大。
趨勢之三:產品服務差異化
差異化戰略是指通過使企業的產品、服務、形象等與競爭對手有明顯區別,獲得競爭優勢。
目前,我國成品油零售市場的產品、服務已經呈現出差異化特征。產品方面,中國石化在廣東地區推出汽油新品等,已在產品上實現差異化營銷;殼牌及BP加大對油品添加劑的研發力度,滿足不同顧客的功能性需求;中國石油、中國石化在加油站開展的便利店銷售業務,能夠滿足用車顧客的部分購物需求。服務方面,部分站點開展洗車、汽配等服務,滿足顧客對車輛保養的需求;BP實施“顧客忠誠度計劃”,實現對不同顧客的跟蹤和回饋。
未來成品油零售市場的差異化將進一步加大:一是居民可支配收入不斷上升,在車輛價格和油品價格偏低的情況下,出行成本降低,顧客整體需求多樣化;二是隨著競爭主體增多,顧客擁有更多的選擇,差異化的、有特色的產品和服務才能夠吸引并與顧客建立長期聯系;三是信息技術快速發展,成品油零售行業與其他行業的關聯性增強,差異化產品和服務本身也是與其他企業開展合作、維護客戶的基礎。
趨勢之四:站點管理精細化
精細化管理就是將管理責任明確化、具體化,通過不斷重組和優化業務流程,減少資源浪費、提高服務效率、提升企業效益。
隨著市場競爭的加劇,成品油零售企業對成本的管理也逐步由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行業內正逐步引入較為先進的管理理念。比如豐田的“6S”現場管理理念實施、油氣回收裝置的安裝、信息化系統的建設完善、加油卡的預充值功能、服務咨詢熱線開通、神秘顧客訪問及KPI指標細化等,都在成品油零售行業中逐步推行實施。
未來,加油站管理精細化將進一步加強。一是市場競爭程度加劇,成本競爭成為零售創效的重要環節,“X非效率”現象(在不存在市場競爭機制約束的狀況下,優勢企業放松內部管理和技術創新,從而導致生產經營的低效率)將逐步減弱;二是在價格逐步市場化的情況下,“A-J效應”現象(由于使用成本加成定價進行管制,被管制企業傾向于使用過度資本來替代勞動等其他要素的投入,導致產出的成本偏高且缺乏效率)將在國有油企被打破;三是顧客需求多樣化,員工營銷和服務的重要性凸顯,需要通過機制和管理方面的精細化提高站點運行效率。
(中國石油規劃總院 張蕾 丁少恒)
標簽: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