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安徽省認真貫徹五大發展理念,實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經濟實現了較快增長。安徽省統計局提供的數據顯示,上半年,安徽省完成生產總值11028.5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去年同期增長8.6%。其中,第一、二、三產業增加值分別為968.9億元、5436.9億元、4622.7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7%、8.3%、10.3%。工業生產平穩增長,效益穩步改善。其中,規上工業增長8.5%。
14個行業增幅超過10%
上半年,全省規上工業實現增加值4709.8億元,同比增長8.5%,居全國第6、中部第2位。其中,6月份規上工業實現增加值861.8億元,同比增長9.1%,增幅比全國高2.9個百分點,與江西并列全國第4、中部第1位。
另據統計數據顯示,1~5月,安徽省規上工業實現利潤684.9億元,增長18.9%,居全國第5、中部第1位。分經濟類型看,國有企業實現增加值增長23.5%,股份制企業增長8.3%,外商及港澳臺商投資企業增長7.6%;分行業看,40個工業大類行業中,有36個行業增加值增長,其中電子信息、汽車制造、專用設備等14個行業增幅超過10%,六大主導產業、高新技術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都增長較快。
從全省各地看,上半年,合肥、蕪湖、蚌埠、滁州工業增長較快,工業增加值增速分別為9.1%、9.8%、10.1%、10.1%,高于全省工業平均增長速度。
重點產品增長較快
部分重點企業重點產品較快增長。上半年,全省汽車生產完成561484輛,同比增長10.32%;叉車完成38489臺,同比增長0.72%。
上半年,江淮汽車生產汽車333642輛,銷售汽車333639輛,同比分別增長12.78%和14.15%;馬鋼公司的特種鋼和車軸實現快速發展;國投新集公司(煤礦)完成營業收入23.33億元,實現利潤1.2億元,再次大幅扭虧。
固定資產投資較快增長。上半年,安徽省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2296.7億元,同比增長11.5%;新開工項目17364個,計劃總投資11188.5億元,增長32.6%;固定資產投資本年到位資金13196.8億元,增長13.8%。
三去一降一補見成效
上半年,安徽省扎實推進供給側改革,“三去一降一補”取得切實成效。
從去產能看,上半年原煤產量同比下降6.9%,鋼材產量下降4.5%。
從去庫存看,5月末規上工業企業產成品庫存占流動資金比重由去年同期的9.3%下降到8.8%。
從去杠桿看,5月末全省規上工業企業資產負債率由去年同期的58.7%下降到57.9%。
從降成本看,1~5月規上工業企業主營業務成本占收入比重由去年同期的88.5%下降到88.1%,財務費用下降3.7%。
從補短板看,上半年全省基礎設施投資增長26%,增幅高于全部投資14.5個百分點。
標簽:供給側改革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