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在线视频-亚洲综合在线观看视频-亚洲综合视频网-亚洲综合色秘密影院秘密影院-日本三区四区免费高清不卡

當前位置:全球化工設備網 > 資訊 > 市場評述 > 正文

中國礦企業對進口鐵礦石產品提出“反傾銷”調查申請

作者: 2016年08月02日 來源:中華機械網 瀏覽量:
字號:T | T
近年來,國際鐵礦石主流礦山采取低價銷售、擠占市場的策略,以消化其持續增長的產能,擴大國際市場壟斷地位,謀求更大的長遠利益。7月26日,中國工業報記者從中國冶金礦山企業協會獲悉,為了維護國內鐵礦產業利益,

    近年來,國際鐵礦石主流礦山采取低價銷售、擠占市場的策略,以消化其持續增長的產能,擴大國際市場壟斷地位,謀求更大的長遠利益。7月26日,中國工業報記者從中國冶金礦山企業協會獲悉,為了維護國內鐵礦產業利益,國內20余家大中型礦山企業聯合作為申請人,由中國冶金礦山企業協會代表國內鐵礦產業向商務部提出“反傾銷”調查申請,并商請有關冶金礦山企業作為支持申請企業,共同請求對原產于澳大利亞、巴西的鐵礦石產品進行“反傾銷”調查。
    
大量低價進口對中國鐵礦產業造成嚴重沖擊

    近年來,國際鐵礦石貿易壟斷局面不斷加劇,國際礦業巨頭趁機操控市場,對中國鐵礦產業乃至鋼鐵產業造成嚴重沖擊和影響。特別在當前低礦價形勢下,主導全球鐵礦石貿易的礦業巨頭淡水河谷、力拓、必和必拓仍在逆市擴產,其戰略意圖就是通過低價傾銷,將高成本礦山擠出市場,謀求長遠的更大的壟斷利益。
    中國市場是國際主流礦山出口的主要目標市場,其80%以上的鐵礦石產品出口到中國,并且近兩年數量不斷增加,進口價格明顯低于中國國內鐵礦石產品生產成本。中國大量、低價進口鐵礦石已經對國內鐵礦產業造成了嚴重的沖擊和影響:投資持續撤離、企業虧損面加大、大量企業停業關閉、產業開工率不足65%、行業萎縮加劇、產品對外依存度接近85%,礦山生產企業舉步維艱,苦苦掙扎,鋼鐵產業安全面臨巨大挑戰。
    相關情況表明,國際主流礦山產能仍呈持續增長趨勢,需要規模巨大的中國市場來消化其大量過剩的產能,在未來可合理預見的期間內,極有可能進一步加大對中國低價出口力度,國內鐵礦產業的生存面臨更加嚴峻的威脅。鑒于上述情況,中國冶金礦山企業認為,國際主流礦山大量、低價向中國出口鐵礦石,存在明顯的傾銷行為,已經并將繼續對國內鐵礦產業形成實質性損害,如果不及時采取反傾銷措施,將嚴重影響中國資源戰略安全。
    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鐵礦石用戶,是鐵礦市場壟斷的最大受害者,2015年中國鐵礦石自給率下降到20%以下。目前,中國國內鋼廠為了降低原料成本,大量使用低品位劣質進口鐵礦石,對中國鋼鐵工業和鐵礦產業產生了嚴重不利影響。

中國鐵礦石進口依存度不斷上升

    隨著中國鋼鐵工業迅猛發展,鐵礦石需求劇增,雖然國內礦山經過努力,產業總體規模得到提升,但鐵礦石產能的增長仍然嚴重落后于鋼鐵產能的增長,難以滿足需求,對外依存度不斷提高。
    據統計,2014年中國進口鐵礦石量9.33億噸,同比增加1.14億噸,增幅14%;2015年進口9.53億噸,同比增長2%;2016年1-5月份,中國進口鐵礦石4.12億噸,比2015年同期增長9.15%。其中,2014年、2015年、2016年1-5月,中國從澳大利亞進口量占進口總量的比重分別為58.7%、63.7%、62.14%,從巴西進口量占總進口量的比重分別為18.3%、20.15%、21.1%。從澳大利亞、巴西兩國進口量占中國進口總量的比重由2014年的77%,上升至2016年5月的83.24%,近兩年半的時間提高6.24個百分點。近十年,中國鐵礦石對外依存度從2000年的34%提高到2015年的84%,2016年1—2月達到86.7%的歷史最高點。
    全球優質鐵礦資源高度集中于國外礦業巨頭,市場被嚴重壟斷,價格暴漲暴跌,波動風險加大。過去十年,全球鐵礦市場形勢好的時候,礦業巨頭大幅拉高礦價,國際礦價上漲6倍,巨額利潤流向國外礦業巨頭,中國國內鋼鐵企業增加原料成本2~3萬多億元,導致全行業虧損,淪為國際礦業巨頭的“苦工”,在戰略上陷入被動,教訓慘痛。

國際礦業巨頭實施低價傾銷策略

    當前,國際鐵礦石市場形勢發生重大變化,基準鐵礦石合約價從2014年的平均每噸135美元狂跌到最低40美元左右,最大降幅近70%,但主導全球鐵礦石貿易的三大巨頭淡水河谷、力拓、必和必拓仍在逆市擴產。其中,淡水河谷計劃到2018年將產量從3億噸提高到4.5億噸、力拓計劃到2016年將產量從2.6億噸提高到3.6億噸、必和必拓計劃到2017年將產量從2.2億噸提高到2.9億噸。
    全球三大礦業巨頭逆市擴產,雖然暫時看,其經濟行為是反邏輯的。但從長遠看,卻有深謀遠慮的戰略意圖:在經濟上行時,極力哄抬礦價,攫取高額利潤。在經濟下行時,實施“降價清場”,過度壓低礦價,待國內礦山停產減能后,再伺機抬高價格牟利,這種“游戲”已經重演兩次。
    實際上,全球三大巨頭擴產直接導致鐵礦石供大于求、短期過剩,國際礦石價格一路下滑。根據中國鐵礦石價格指數,2014年初,中國進口鐵礦石(62%粉礦)到岸價格為133.11美元/噸,年末70.38美元/噸,2015年末42.6美元/噸,2016年5月末價格49.96美元/噸,從2014年初至2016年5月末,下降了83.15美元/噸,降幅達62.47%。2014年、2015年、2016年1-5月進口鐵礦石(62%粉礦)到岸平均價格96.69美元/噸、54.85美元/噸、51.99美元/噸,同比下降幅度分別為29.81%、43.3%、12.95%。
    2016年1-5月,中國進口鐵礦石價格低位波動,比2015年的低點有小幅上漲,但供應過剩的趨勢在可預見的未來不會改變。根據相關資料,國際主流礦山的新增產能還將繼續釋放,延續低價銷售、用利潤換市場的策略還將持續。

中國鐵礦行業生存愈加艱難

    當前,國際鐵礦石價格走低,從短期看,降低了進口鐵礦石成本,對緩解中國鋼鐵企業經營壓力有一定好處,但低礦價會導致國內鐵礦開發項目融資困難,投資下降,規模萎縮,給中國鐵礦業帶來巨大沖擊。
    中國鐵礦規模萎縮加速。由于低價進口礦不斷擠占市場,中國鐵礦企業退出加劇。2014年末、2015年末、2016年5月末,中國規模以上礦山企業數量分別是3447個、3128個、2335個,退出企業逐年增多,2015年一年退出329個,2016年5個月退出793個,鐵礦行業生存艱難。隨著行業不斷萎縮,鐵礦石產量持續下降,2014年、2015年、2016年1-5月中國鐵礦石原礦產量14.96億噸、13.81億噸、4.71億噸,產量同比增幅分別為3.9%、-7.7%、-2.7%。
    中國鐵礦企業持續虧損。隨著2014年中國鐵礦石進口量的增大,鐵礦石價格進入下降通道,行業利潤大幅下降,鐵礦企業持續虧損,生存愈加困難。2014年、2015年、2016年1-5月,中國黑色金屬采選業主營收入同比增幅分別為-4.3%、-20.7%、-9.9%,利潤總額同比增幅-23.9%、-43.9%、-10%。中國重點監測的大中型礦山企業2014年、2015年、2016年1-5月鐵精礦制造成本分別為417.93元/噸、349.08元/噸、312.94元/噸,同比降低4.42%、16.47%、14.38%;中國各礦業公司紛紛采取降本增效措施,降成本力度不斷加大。2016年1-5月,中國鐵精礦單位制造成本、露天采礦單位制造成本、井下采礦單位制造成本分別低于十年前的2005年單位制造成本3.6%、22.8%、2.5%,但是受資源稟賦的自然屬性限制,成本的大幅下降無法扭轉虧損現狀。中國重點監測的大中型礦山企業2014年、2015年、2016年1-5月主營收入分別為879.6億元、586.51億元、208.44億元,同比增幅-12.6%、-33.1%、-21.6%,利潤總額分別為47.45億元、-79.09億元、-25.92億元,同比增幅-38.1%、-266.7%、-25.92%。
    中國鐵礦投資下降嚴重威脅后續產能。隨著進口鐵礦石對中國鐵礦行業的沖擊,投資意愿大幅下降。2014年、2015年、2016年1-5月,中國黑色金屬采選業固定資產投資分別為1690.2億元、1365.7億元、315.3億元,投資同比增幅分別為2.6%、-17.8%、-24.5%;中國民間投資分別為1504億元、1181億元、240億元,同比增幅8.6%、-21.4%、-32.7%,下降幅度在全國各行業中排第一位,也是近10年來首次負增長。由于投資下降,90%的新建礦山調整、延期和停滯,中國國內礦山產能下滑,并有加速趨勢。目前,中國鐵礦采選業從業人員達到98萬人,年主營業務收入達9000億元左右,國家稅費收入約1300億元,配套產業和礦區服務業規模巨大。如果任由國內鐵礦企業倒閉,不僅將帶來1萬億元以上的投資損失還將造成大量土地占用和環境破壞,國家將面臨巨大的環境風險并需承擔高昂的治理費用。同時,如果任由大量低價進口礦涌入,容易產生“辦礦不如買礦”的誤判,資源“立足于國內”的方針將會產生動搖。過去十年,正是受這種思想影響,中國國內礦山瀕臨破產,國際礦商趁機壟斷操控市場,給中國鋼鐵產業安全造成巨大威脅,同時帶來巨大的經濟損失。所以,從長遠和全局來看,中國必須統籌考慮進口礦和國產礦的開發利用,堅持立足國產礦開發,保持國產礦合理比例。

中國大量使用劣質進口礦帶來嚴重環境影響

    中國國內鋼鐵企業為降低生產成本,大量使用高雜質、低品位進口鐵礦石,入爐鐵料品質呈整體下降趨勢,帶來不利影響:一是能源和資源消耗增加。據測算,中國進口礦品位降低1個百分點,噸鐵礦耗提高30公斤,燃料消耗上升8公斤-12公斤,按年生鐵產量7億噸水平計算,鋼鐵行業將增加總成本近34億元-50億元。二是污染物排放增加。中國每年由于進口高污染低品位鐵礦石中含硫量每增加0.01%,二氧化硫排放量增加0.18公斤/噸,鋼鐵企業二氧化硫排放量增加17.1萬噸,對環境危害所造成的經濟損失高達35億元。氮氧化物、顆粒物、二氧化碳、重金屬等污染物排放大幅增加,有害元素含量超標對鋼鐵產品質量具有較大危害。
    中國使用低品位鐵礦石表面上看確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生產成本,但這是在沒有考慮環保成本的基礎上得到的。中國不同類型鋼鐵企業的環保水平相差較大,一些企業表面上從使用低品位鐵礦石上獲得了一些利益,實際上不如說是由于忽略了環保成本所獲得的利益,這對那些嚴格執行國家環保標準的企業來講是不公平的,客觀上是“劣幣驅逐良幣”。因此,中國禁止或減少劣質鐵礦石進口,立足自有資源開發,增加國產礦比例,這不僅是抗衡國際壟斷、維護中國經濟和社會利益的需要,同時也是保證中國國內鐵礦業健康持續發展的需要。
    中國礦山企業認為,如果任由當前這樣的形勢發展,鐵礦石對外依存度將進一步升高,中國將徹底喪失鐵礦石市場話語權,嚴重威脅國家產業經濟安全。為保護自有資源開發,抗衡礦業巨頭壟斷,確保鋼鐵工業和國家產業經濟安全,采取對進口鐵礦石“反傾銷”措施刻不容緩。中國對進口鐵礦石進行“反傾銷”,從短期看,礦價會有所提高,鋼鐵原料成本會有所增加。但從長期看,有利于自有礦山開發,確保整個鋼鐵產業鏈的平衡健康發展,對提升中國在全產業鏈上的調控能力和鐵礦石市場話語權,維護產業經濟安全具有重大的戰略意義。

 

(來源:互聯網)
全球化工設備網(http://www.tupvw34.cn )友情提醒,轉載請務必注明來源:全球化工設備網!違者必究.

標簽:

分享到:
免責聲明:1、本文系本網編輯轉載或者作者自行發布,本網發布文章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給訪問者,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同時本網亦不對文章內容的真實性負責。
2、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作出適當處理!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86-571-8897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