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軸承網訊】通過考察日本和我國軸承行業發展歷史,我們認為作為資本品生產部門其周期性與宏觀經濟周期相關度非常高,國際化擴張可以有效抵御本國經濟衰退的風險,但是仍然難以避免全球性的經濟危機。我國軸承行業自2006年開始步入了外需走弱、內需走強的新時代,國內因素主導行業發展。固定資產投資和信貸增速與軸承行業增速呈正相關關系,我們總體判斷在目前國家宏觀調控政策下,軸承行業08年增速會有所下滑。
軸承行業深度報告:宏觀調控與政策
我國是軸承大國而非軸承強國
我國是全球第四大軸承生產國,僅次于美國、歐盟和日本,約占全球市場總額的10%;2007年我國軸承行業總銷售收入約為805億,同比增長25.7%,共生產各類滾動軸承110.22億套,同比增長37.86%。我國生產的絕大多數是小型及中小型軸承,中大型以上的軸承產量不足3%,但以產值口徑計算中大型軸承占35%。以產品結構劃分,球軸承最大,占總產量的79.8%。
行業過度分散帶來低水平競爭,利潤率低源于技術落后
我國規模以上軸承企業有1205個,前30名市場集中度僅32.97%,平均每名1.099%的市場份額,行業集中度相當的低。集中度使得行業毛利和ROE均低于國際競爭對手,2007年我國軸承行業平均毛利率約在14.3%,平均ROE為2.38%,還導致我國軸承企業對原材料話語權喪失,企業不能有效轉嫁原材料成本上升。
政策導向凸現行業整合與升級
雖然從產值角度我國08年將提前實現十一五目標,但技術和能耗指標仍有待提升。整體而言未來幾年雖然軸承行業難免受信貸政策和經濟周期影響產生波動,但軸承行業政策突出了產業整合升級及貿易保護的傾向,政策的導向性作用將引導資本投向軸承行業重點領域,走向高精度、高技術含量和高附加值的整合升級之路,細分領域將有更多驚喜。
信貸和投資周期及政策傾向使得子行業景氣度分化
我們最看好的軸承子行業是工程機械軸承、風電軸承、鐵路軸承、農機軸承、冶金礦山軸承,這幾個子行業景氣度處于上升周期。摩托車軸承、家電軸承、機床軸承這幾個子行業處于調整期,驅動因素是下游行業技術提升帶來的需求升級,行業產品需求主要是高附加值的軸承產品,需求主要來自于進口替代。汽車軸承、石油化工機械軸承受我國宏觀調控的影響未來兩年景氣回落。(責任編輯:倩雯)
標簽: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