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包裝網訊】今日起,天貓醫藥館將停止藥品在線交易,起因是互聯網第三方平臺藥品網上零售試點期結束。但這并不意味著所有線上藥品交易業務都將暫停,取得互聯網藥品交易服務資格證書的企業可以正常經營。這讓很多電商企業通過收購、合作等形式,借殼持有網上藥品交易資格證書的企業,力保線上醫藥市場。
第三方售藥全面叫停
天貓醫藥館日前向平臺商戶發布了通知,根據此前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以下簡稱“食藥監總局”)和河北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的政策要求,天貓醫藥館將于8月1日停止在線藥品交易功能。天貓醫藥館停止藥品在線交易功能其實早有先兆,本報此前報道,天貓醫藥館5月發布《關于藥品類目緊急管控措施的通知》,要求天貓醫藥館的商家從5月27日起停止發布銷售藥品類目商品。
被叫停的第三方電商平臺不只是天貓醫藥館一家。6月2日,1號店也曾表示收到上海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轉達的通知,被要求暫停網絡藥品銷售業務。同時,據了解,1號店已將藥品的銷售方式更改為“貨到付款”,以此規避藥品在線銷售的問題。據知情人士表示,另一家第三方平臺藥品網上零售試點平臺八百方也將從8月起停止網絡藥品銷售業務。
據了解,2013年食藥監總局先后批準食品藥品監管部門在河北慧眼醫藥科技有限公司“95095”平臺、廣州八百方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八百方”平臺和紐海電子商務(上海)有限公司“1號店”平臺進行互聯網第三方平臺藥品網上零售試點工作,試點期限為一年。三家試點企業的藥品在線銷售業務被叫停,意味著試點工作正式告一段落。
平臺售藥責任難追究
從第三方平臺售藥試點到期叫停情況看,政府主管部門顯然對試點成果不太滿意。食藥監總局在官網上援引中國醫藥報發布的內容顯示,“試點過程中暴露出第三方平臺與實體藥店主體責任不清晰、對銷售處方藥和藥品質量安全難以有效監管等問題,不利于保護消費者利益和用藥安全,因此決定結束互聯網第三方平臺藥品網上零售試點工作”。
國家對A證試點電商平臺的監管與對傳統藥店的監管有明顯區別。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知名IT律師趙占領表示,持有《互聯網藥品交易服務資格證書》(C證)的企業,首先要求有線下藥店,通過對實體藥店的監管確保消費者用藥安全,這類藥品監管體系已經比較成熟。相較而言,醫藥電商在國內仍屬發展初期,電商平臺通過網絡售藥,監管機構要對所售藥品的質量、有效期做出嚴格把控具有較大難度。
在趙占領看來,結束試點工作對醫藥電商行業實則有利有弊。一方面,有利于加強藥品在線上渠道流通的監管力度;但沒有了巨頭電商的渠道資源,對培育醫藥電商市場或造成一定影響。
根據商務部發布的《2015年藥品流通行業運行統計分析報告》顯示,2015年藥品流通行業銷售額達到1.66萬億元。去年商務部直報系統醫藥電商銷售總額達476億元,其中B2B市場規模達444億元,占醫藥電商銷售總額的93.3%;B2C市場規模達32億元,占醫藥電商銷售總額的6.7%。
借殼尋求破局
結束第三方平臺藥品網上零售試點工作,并不意味著所有線上藥品交易業務都將暫停。食藥監總局表示,結束第三方平臺藥品網上零售試點工作,不影響已經獲取《互聯網藥品交易服務資格證書》的企業依照《互聯網藥品交易服務審批暫行規定》等規定,繼續開展企業對企業和醫療機構的藥品交易服務業務;取得《互聯網藥品交易服務資格證書》的實體藥店可以繼續通過互聯網直接向消費者銷售藥品。
事實上,在此次政策推出之前,已有不少電商企業通過收購、合作等形式,與持有C證的售藥企業建立聯系謀劃出路。日前,京東將藥房開到線下的消息引起業內關注。
早在5月京東自營的“京東大藥房”已經開業,其中非處方藥可直接在線購買,由京東大藥房負責配送,其是京東集團子公司收購的“青島安吉堂大藥房”,后者在去年11月獲得互聯網藥品交易服務C證。此外,阿里健康也在7月發布公告稱,已與廣州五千年醫藥連鎖有限公司訂立收購協議,以1680萬元的價格收購了該公司的全部股權。據了解,后者主要從事藥品及中藥飲品零售業務,并于去年2月取得互聯網藥品交易服務C證。
標簽: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