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續四年,全球貿易增速低于3%,如何遏制下滑趨勢,各國冀望于貿易便利化。
7月10日結束的2016年二十國集團(G20)貿易部長會議上,G20貿易部長一致決定,推動盡快實施《貿易便利化協定》,努力將全球貿易成本降低15%。
如何實現貿易成本降低15%的目標?亞太示范電子口岸網絡(APMEN)推出了多個試點項目。
7月25日,APMEN第二次公私對話會在上海舉行,并推出了空運物流可視化、電子原產地證互聯互通、海運物流可視化數據整合等試點項目,尋求貿易便利化的多元解決方案和商業機會。
APMEN是2014年11月亞太經合組織(APEC)第22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批準實施的一項貿易便利化倡議,旨在推動亞太地區主要貿易口岸數據互聯、互通、互用。包括澳大利亞、加拿大、中國等9個APEC成員經濟體的12個口岸,成為首批參與APMEN建設的示范電子口岸。運營中心設在上海。
APMEN運營中心理事長劉亞東表示,將通過PPP模式,來打造亞太地區非政府間示范電子口岸技術合作機制,提高亞太地區貿易便利化水平,以及區域經濟一體化程度。“APMEN將成為實現全球貿易成本下降15%這一目標的重要推動力量。”
根據世界貿易組織(WTO)數據,自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全球貿易增速明顯放緩。從1990年~2008年,全球貿易增長平均增速是7%,到了2009年~2015年,降到了3%。尤其是從2012年開始,全球貿易已經連續四年增長低于3%。
2016年的形勢依然不樂觀。WTO預計2016年將與2015年持平,維持在2.8%的增速,也就意味著,全球貿易增速將連續5年低于3%。
根據《二十國集團全球貿易增長戰略》,G20將率先示范降低貿易成本,加強貿易投資政策協調,促進服務貿易,增強貿易融資,促進電子商務發展以及關注貿易與發展。
降成本的一個路徑,是2014年11月27日WTO通過的《貿易便利化協定》,主要是通過簡化通關手續等舉措,消除貿易壁壘,降低成本。
《貿易便利化協定》是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后參與并達成的首個多邊貨物貿易協定。2015年9月,中國正式完成接受《貿易便利化協定》議定書的國內核準程序,成為第十三個接受議定書的成員。根據規定,《貿易便利化協定》將在2/3以上世界貿易組織成員接受后生效。
根據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發布的2015年度《貿易便利化指標》,如果執行了《貿易便利化協定》,可以將全球貿易成本降低12.5%~17.5%,發展中國家獲益最多。
WTO的《2015世界貿易報告》稱,2015年~2030年,如果《貿易便利化協定》得到落實,每年全球GDP增長將因此增加超過0.5%,全球出口增長率因此增加約2.7%,全球商品出口總量每年最多則增加1萬億美元。
更關鍵的是,經合組織的報告稱,大多數最有效降低成本的《貿易便利化協定》措施都容易實施且成本較低。對于降低貿易成本影響最大的,是涉及通關的3項舉措——簡化貿易單證、完善通關流程、自動化通關,這三項加起來,預計可以節省2.8%~4.2%的交易成本。
而這些,恰恰是APMEN在努力推進的方向——積極推動各經濟體建設電子口岸,實現供應鏈中各系統數據互聯互通,減少貿易壁壘。
APMEN運營中心主任黃峰說,推進APEC經濟體電子口岸項目的實施,一個很關鍵的原則,就是要堅持《貿易便利化協定》里設定的國際標準。
“單一窗口”是基于電子口岸推進貿易便利化的一個重要舉措,目前全球多個港口都已經實施了“單一窗口”。僅以上海自貿區為例,與傳統的通關申報模式相比,企業通過“單一窗口”,可以節約近30%的人力成本。
除了單一窗口,自貿區還推出了“先入區、后報關”、“批次進出、集中申報”等貿易便利化措施。最終的結果是,與區外相比,上海自貿區里的進口、出口通關時間,分別縮短了41.3%、36.8%,企業物流費用節約了10%。
目前,上海與APEC經濟體的貿易額近3000億美元,超過上海全市貿易額的60%。
(來源:全球五金網)標簽: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