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長沙進入高溫模式,城市用水量不斷創下歷史新高,目前最高已達到187萬噸/天。對于普通市民來說,坐在家里,打開水龍頭,透明清亮的自來水就汩汩而來,一切看起來輕松自然。但是,自來水背后的水質監測工作卻鮮為人知。長沙采取了哪些措施保障自來水水質?長沙的自來水水質究竟如何?國家城市供水水質監測網長沙監測站的工作人員進行水質監測。
7月26日上午8時30分,位于長沙供水大廈的長沙監測站,這里是湖南最權威的水質監測機構,目前共有工作人員29名。“近年來,長沙水業集團投入上千萬元用于設備更新。目前,監測站具備對11類產品220個參數檢測的能力。”長沙監測站副站長戴煒表示。
目前,長沙城區共有八大水廠,日供水設計能力達210萬噸。“從源頭到居民家中,我們每一道都設卡取樣。”戴煒介紹,流到居民家中的自來水有著一套完整的檢測“鏈”。
上午9時,水質監測員李明乘坐水質監測車來到長沙一水廠,準備對飲用水水源和出廠水進行取樣。今年32歲的李明干水質監測工作已經有5個年頭了。“水質監測員的工作看上去很簡單,其實需要技巧也需要體力。比如取水樣時,要取水面50厘米以下的水,這樣可以保證化驗出來的水質指標更加準確。”李明說。
據了解,監測站的工作人員每天分組,奔跑在全市各大水廠及管網點取樣,每人平均要跑10來個地點。千萬別輕看小小的取樣工作,實際上這項工作大有講究。水的樣品有多種,如水源地水、出廠水、管網水等。記者注意到,李明隨身帶著7個玻璃容器。他說,自己需要在每個容器里都裝滿水,因為每個瓶子監測的內容都不同,有的是檢測氮元素,有的是檢測重金屬含量。
在一水廠出廠水取水龍頭前,李明先用酒精棉球擦拭水龍頭,然后再取好水。在出廠水處有各種適時在線監測儀器,據介紹,這些儀表主要監測水中一些重要的成分含量,一有異常,可適時報警。
除了出廠水,水源地水也是重要監測目標。昨日的長沙熱浪逼人,戶外氣溫直逼40℃大關,毒辣的陽光下沒站多久就會汗如雨下。李明的汗水更是透過打底的襯衫,一直浸濕了罩在外邊的白大褂,只見他穩穩地牽著繩子,將采樣器緩緩探入一水廠的水源地——湘江。不一會,他將采樣器向上輕輕一提,容器中便已收集到了約一升江水。
把所有瓶子裝滿,花了半個小時。裝滿水的工具箱重達20多公斤。而李明每天都要背著這個箱子往返于各個取水點,可想其是非常辛苦的。
隨后,李明來到勞動西路一家餐館。“我們要對這家餐館的自來水進行取樣。”李明說。原來,除了自來水廠和水源地,取樣員還需對末端管網里的自來水進行檢測,這家餐館就是一個管網取樣點。監測中心在全市設有108個管網取樣點,這些點有的在餐館,有的在居民區或一些單位。為了保證監測結果真實有效,監測中心要求取樣員在4小時內,送回樣品到實驗室。若不能及時返回,則要現場加保存劑低溫保存,24小時內送回。
“采樣只是水質監測的第一項工作,這個工作看似簡單,但是責任不小,因為水和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一點也不能馬虎。”李明說。
取完水樣,更重要的檢測分析還在后面。本以為往具塞比色管里裝25ml水樣是簡單的事情,沒想到連倒水樣的姿勢都有嚴格的標準。“這個手拿著比色管要保持在45度左右,等倒得差不多時,就需要用滴管往里面注入水樣,這時就要把比色管放垂直了。”李明將11份水樣都裝好,竟花了大半個小時,累出了一身汗。
將一系列前期工作做完后,李明將這批水樣送到試驗室內的比色室檢測。他表示,當天采集的水樣,當天要檢測出結果,不管忙到多晚。
水質全套檢測有106個項目,光是指標就令人頭暈——PH值、溶解氧、氨氮、總磷、總氮、高錳酸鹽及各種金屬元素含量,涵蓋了有機物、無機物、微生物等各個種類。試驗室里,有著各類高精尖的儀器,據說總價值2000余萬元。這些儀器個個“身手不凡”,能幫助分析員辨識水中的“微世界”。
看似透明的水,卻含以微克計的各種微量成分。戴煒說:“水里的各種微量元素,成分復雜。我們的目的就是要將其含量控制在人安全飲用的范圍內,既不過量,也不完全杜絕,保證人通過飲用水攝取必須的微量元素。”
據悉,自來水在進入居民家中之前,還要經過水廠隨班專檢與水廠化驗這兩個環節的檢測。正是這三級檢測體系的配合運轉,才有效地保證了長沙的供水安全。目前,長沙監測站檢測水質的達標率達到100%。“這表明長沙自來水的出廠水質均優于國家標準,市民可以放心飲用。”戴煒說。
標簽: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