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網絡上出現不同品牌霾表(即“空氣質量檢測儀”)檢測得出的空氣質量指標不同的報道,筆者通過深入了解得知,目前我國空氣質量檢測儀的相關標準及技術規定仍存在空白。筆者以為,我國亟需出臺行業標準,并規范我國空氣質量檢測儀器設備市場秩序。
這則報道一出,使得筆者立即聯想到本月初英國廉價空氣質量檢測儀精準度遭到專家質疑事件,同樣是空氣質量檢測儀精準問題受到了質疑。由于近年來全球環境問題受到世界各國人民的廣泛關注,公眾對于空氣污染的關注也同樣推動了空氣質量檢測儀市場的繁榮,不少公司推出了供個人或家庭使用的空氣顆粒物或氮氧化物的檢測產品,在價格上只有幾十美元,遠低于傳統空氣檢測裝置數千美元的售價。
不過,這些設備大多基于較為陳舊的技術,例如煙霧報警器所使用的技術,檢測少量空氣污染物的功效并未獲得證實。在實驗室和田野實驗中他們發現,這些廉價設備的讀數極易受到水蒸氣、二氧化碳、氫氣以及溫度、濕度和風力變化的影響。相比之下,主流的空氣質量檢測設備就不存在這些問題,在讀數上也更為可靠。此外,廉價的個人空氣污染檢測裝置很少經過嚴格測試,也沒有相應的標準進行管理和規范。
再回到國內看一下國內空氣質量檢測儀等空氣凈化產品市場,同樣問題多多,讓人不免擔憂。由于環境問題越來越受到大眾的關注,國內空氣質量檢測、監測市場迅速崛起,室內空氣質量檢測市場更是上升到新高度,許多技術性企業開始涌入其中。但是,由于缺乏統一的行業標準以及市場監管,空氣質量檢測儀器、設備存在著眾多亟待解決的問題。
據業內專業人士分析,我國家庭空氣質量檢測儀器、設備主要存在三類問題,第一類問題,同款/不同品牌同時檢測數據存在不同,國家相關標準缺失;第二類問題,消費者熱衷購買空氣質量檢測產品,但個人相關知識不足,專業檢測設備價格昂貴;第三類問題,網售空氣檢測儀器產品價格便宜、霧霾值也無法判定霾表準確性。這些問題都導致了我國空氣質量檢測,尤其是家庭空氣檢測行業的亂象。
因此專家呼吁,應該盡快制定家用室內空氣檢測設備的國家標準,以清除商場上的“商業霧霾”。新國標的實施將有效提升產品質量和行業準入門檻,制約一些貼牌代加工生產商,淘汰那些不具備資質的企業,國標的實施也會使消費者選購產品時有更清晰的參考指標,一些夸大性能和指標的產品將會被查處。筆者在此預祝我國空氣質量檢測行業未來更加規范化、標準化。
標簽: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