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鑄造網訊】隨著國際油價的不斷下跌,我國的油價也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跌,另外,隨著人們對環保的重視以及新能源行業的興起,國內煤化工企業承受了巨大的壓力,面對這史無前例的困境,煤化工企業要怎樣尋找出路?
煤化工企業困境下發展出路淺談
據數據顯示,在嚴格控煤政策下,中國煤炭消費將提前進入下降趨勢,將從目前的19.3億噸油當量,逐步下降到2050年的13億噸油當量,年均負增長1%。中國煤炭加工利用協會副秘書長唐淑云也表示,2016年,原油供應過剩的態勢很可能持續到四季度,布倫特原油全年均價將低于2015年,預計到2018-2019年,布倫特均價才有望回升至每桶60-80美元。
除了外部因素,煤化工行業還是一個高成本的行業,最大的成本就是在稅收方面。業內人士表示,現在柴油好點一噸可以賣到4000多元,消費稅就2400元,這一項就占到產品價格的一半以上。而這僅是成本的其中一部分,作為高耗水行業,煤化工行業耗水量巨大,面臨著環境稅、碳稅和水資源費等費用的支出。這樣一來,煤化工行業的生存空間又進一步被壓縮,幾乎可以說是生存在夾縫中。
另外,我國不合理的能源結構也是煤化工行業一直承受的痛楚。眾所周知,我國是一個富煤缺油少氣的國家,這就使我國在能源使用上不得不更依賴煤炭,煤制油氣也成為保障我國能源安全重要保障,然而現階段國內外油氣市場的需求增速已明顯減緩,煤化工行業陷入了尷尬的境地。
面對行業下行的現狀,我國煤化工企業應道順勢而為,在煤制油領域,雖然技術、工藝、設備等已不存在較大問題,但鑒于“十三五”期間國際油價很難快速回升的預期,煤制油產業投資應慎重決策。現在我國煤化工行業已經適宜過多投資,穩定運營才是重頭戲。
另外,在煤化工高端行業,煤制乙二醇、煤制烯烴這些領域,需要擺脫對進口產品的依賴,走出中國煤化工產業的高端化、差異化發展之路。
(責任編輯:云海)
標簽: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