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1日,在位于烏當區樂灣國際入口處的2016貴陽國際馬拉松賽道旁,一塊嶄新的led顯示屏十分醒目。在這塊顯示屏上,pm2.5指數、“環境健康指數”以及實時溫度、濕度等信息一目了然。
網格化生態環保大數據監測系統實現實時監測
烏當區生態文明建設局副局長鄭文祥介紹,這塊顯示屏的功能還不止這些,它的“真實身份”是生態環保大數據監測點,通過內置的監測設備,可實時更新監測數據,并自動將采集到的數據傳輸至系統分析。像這樣的監測點,在烏當區有266個,平均每平方公里就有一個。
今年5月,貴陽市生態文明委牽頭,由羅克佳華工業公司具體實施,在烏當區試點運行網格化生態環保大數據監測系統。7月20日,系統正式上線運行,所有已安裝點位都實現實時監測、在線傳輸、數據比對、網格化分析等功能。
“做生態大數據,數據源是最基礎條件,我們現有的數據源遠遠不夠。以烏當區為例,環境空氣質量國控監測點只有一個,通過監測點能看到大氣的污染情況,卻不知道污染從哪里來,如何溯源治理。”羅克佳華工業公司董事長李瑋說。
現在,烏當區的266個空氣監測點實時上傳數據,形成一張“網”,實現了網格化監測。每一個監測點都可以實時上傳監測數據,發現異常數據可迅速定位,然后結合大數據分析功能,利用數據庫里關于烏當區所有餐廳、工廠、建筑工地、道路交通等方面的數據信息,追溯污染源頭。“這樣可以在短時間內分析出這個污染源是工廠排污,還是建設工地粉塵污染,還是餐廳油煙,以及位置在哪、排放量是多少。”李瑋說,生態環境大數據中心將自動將指令發至責任區域的網格管理員手機上,同時規定時效性,要求在最短時間內處理污染事件,使區域內環境恢復正常。
同時,監測點實時采集環境數據,傳至生態環境大數據中心,這些數據也可以用于對區域內產業結構和城市管理進行分析,為城市的規劃和管理提供大數據支撐。
在李瑋看來,生態環保大數據更大的作用,是為普通群眾帶來切切實實的健康和便利。生態環境大數據中心通過點多面廣的實時監測數據,結合世界衛生組織、疾控中心等權威機構對環境和健康的相關數據模型,推出“環境健康指數”,用來量化定義環境與人體健康或人體感受的一個量化指數,為公眾服務。
“生態環保方面的指標比較專業,其實對于老百姓來說,他們最關心的就是身邊的環境和自己身體健康的關系。”李瑋舉例說,現在,通過烏當區的監測點,群眾可以清楚地知道自己身邊的空氣質量指數,判斷今天適不適合出去散散步,到哪個公園去散步空氣最好等等。
2016貴陽國際馬拉松賽期間,生態環保大數據的應用將成為一大亮點。貴陽市生態文明委、烏當區在馬拉松賽事40多公里的賽道沿線設置了監測點,實時將跑道周邊的環境數據上傳到運動員和觀眾的“空氣醫生”手機app上;在整個賽道上,布設了10多個顯示屏,實時顯示空氣質量,讓運動員在爽爽貴陽享受運動快樂。
標簽: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