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儀表網 儀表產業】近階段關于物聯網的信息太多,一邊是運營商、證券公司、通信企業與各種聯盟的大步推進和宣講,聽起來終于有股力量要顛覆行業的美好;一邊是水氣行業談及具體場景應用的各種聲音和困惑,等著另一只靴子落了地才能有的踏實和……放手。期間,究竟是技術改變行業,還是利益改變格局,小編也說不好,而LoRa和NB-IoT在未來的一年半,究竟存在不存在一個規模化的時間差來占領市場制高點,各自角度看到的機會和挑戰也不盡相同!
- 即使NB實現規模上用了,LoRa也有它的空間和持續市場
- LoRa先頭布局,難改NB主導的趨勢 - Why - 因為是華為,所以必然NB
- 現在燃氣公司的角度,LoRa或者NB哪個能解決燃氣公司的實際問題并且滿足實際需求,哪個就會成為燃氣公司的最先選擇,是驢是馬總得拉出來遛一遛,就像目前智能家居行業的ZigBee和Z-Wave,基本上一樣的兩個低功率,短距離傳輸,只能讓用戶實踐體現。目前,沒得選,只能用LoRa,所以說NB要趕緊拉出來溜溜!
今天,小編分享的“LoRa規模化的機會和挑戰”來自門思科技總經理趙明飛。他說,做LoRa的三年,他從瘦子煉成了胖子,從LoRa模塊做到LPWAN整體解決方案,是第一家把LoRa大規模帶進表計行業的公司,也是最早一批的LoRa聯盟成員。
趙明飛:談起這個話題,對我而言要追溯到2015年的11月份,當時門思科技和國內主要做LoRaWAN的幾個廠家因為LoRa Alliance會議的原因在阿姆斯特丹聚在了一起,大部分人表達了對NB-IOT到來的擔憂。普遍的觀點是2016年不管對LoRa還是LPWAN都是至關重要的一年:NB-IOT勢必裹挾著運營商的支持強勢來襲,這對LoRa將是一個新的挑戰;如何在NB-IOT真正商用前挖掘和部署LPWAN應用,以“占坑”的方式實現LPWAN事實上的主導技術是2016年LoRaWAN企業需要一起面臨的問題。
事實上,NB-IOT如期而至,進一步刺激和加速了物聯網行業對LPWAN的理解,更多的需求被刺激出來。但從一個物聯網通信技術供應商的角度看,決定市場占有率的是技術和商業模式,站在這兩個角度看,LoRa面臨著巨大的機會和挑戰。
商業模式角度看市場
在我看來NB-IOT和LoRa的適用市場有差異性可互為補充,NB-IOT采用的是運營商統一部署覆蓋全國的網絡進行收費運營的方式,而LoRa采用聯盟的形式幫助客戶搭建自己的網絡實現客戶的業務運營。
從市場角度有兩種應用分類,分散型應用和行業性應用。
分散型應用指的是終端產品的用戶是分散的或產品在地域分布上是分散的或者產品具有頻繁移動的屬性。這樣的應用對LPWAN的需求主要是更大范圍的網絡覆蓋以解決用戶的區域分布和可移動屬性對網絡的要求。這一類的產品以消費電子和基于定位的應用為主。
行業性應用指的是單客戶具有在小范圍進行局部網絡部署條件,在局部范圍內具有足夠可承擔起網絡建設成本的終端需求數量,往往會基于本身的應用需求對LPWAN協議細節進行調整,對數據安全有更高的需求。
從市場需求角度看,NB-IOT通過運營商鋪設廣域網的方式無法滿足協議細節修改的需求,其數據安全性和局域網也不可相提并論,所以難以解決行業應用的需求更適合分散型應用。
相比之下,LoRa及LoRaWAN的運營方式更加靈活,以門思科技為代表的LPWAN通信技術供應商可以解決行業客戶協議細節調整的需求,可快速幫助客戶低成本的建設局域網實現業務運營,不僅能適應分散性應用需求也能很好的滿足行業性應用需求。
技術角度看市場
門思科技是國內最早從事LoRa技術應用的公司之一,有著三年多的物聯網應用經驗。從門思科技經驗看,一個應用從需求到量產基本需要一年的時間周期。
NB-IOT的芯片量產要到2017年,從芯片量產到網絡鋪設到大規模商用理論上至少還需要2年以上的時間。從資費角度,前期用戶數量少,網絡運營成本高,資費勢必較高,高資費又會反過來影響用戶數量的增長。
相比NB-IOT,LoRa已經在市場上深耕了3年多的時間,有明確的性能參數、成本、部署周期等信息。NB-IOT的強勢來襲在側面刺激了用戶對LPWAN的高度熱情,激發了更多的LPWAN應用需求,這在NB-IOT短期無法實現用戶數量快速增長的時間點給了LoRa快速發展的機會。
同時,如何能在短期挖掘更多的基于LoRa的應用,快速實現LoRa應用和結點數量的高增長則是LoRa需要面臨的挑戰。
(原標題:LoRa規模化的機會和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