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在线视频-亚洲综合在线观看视频-亚洲综合视频网-亚洲综合色秘密影院秘密影院-日本三区四区免费高清不卡

當前位置:全球化工設備網 > 資訊 > 市場評述 > 正文

《中國“互聯網+”指數2016》報告發布

作者: 2016年07月22日 來源:中華機械網 瀏覽量:
字號:T | T
6月16日,由騰訊公司主辦的2016中國“互聯網+”峰會在京舉辦。國家網信辦副主任任賢良出席并致辭。騰訊公司董事會主席兼CEO馬化騰、京東集團CEO劉強東發表主題演講。會上,騰訊研究院聯合京東、滴滴出行、攜程等互聯

    6月16日,由騰訊公司主辦的2016中國“互聯網+”峰會在京舉辦。國家網信辦副主任任賢良出席并致辭。騰訊公司董事會主席兼CEO馬化騰、京東集團CEO劉強東發表主題演講。會上,騰訊研究院聯合京東、滴滴出行、攜程等互聯網企業,共同發布了《中國“互聯網+”指數2016》報告。

    任賢良表示,國家網信辦將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的重要部署,會同相關部委進一步加強統籌協調,著力推進互聯網和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發展。一是進一步加強網絡基礎設施建設,提升網絡服務能力,加快突破核心技術難題,做實產業基礎,加大網絡安全基礎保障力度,深化信息基礎設施安全防護,用戶個人信息保護,確保數據的安全。二是支持和鼓勵企業和有關的社會機構發揮主觀能動性,規范發展普惠金融,進一步推動金融服務、高效物流、電子商務、人工智能、共享經濟,“互聯網+流通”、“互聯網+農業”等重點領域的“互聯網+”創新發展。三是加快落實國家關于深化商事制度改革的有關部署,營造有利于互聯網相關產業融合創新的政策環境,促進形成開放包容的創新創業生態體系。四是針對互聯網各行各業融合發展的新特點,加快網絡立法進程,完善依法監管措施,營造開放、透明、公平、公正的發展環境。五是推動政府和公共信息資源分級、分類的開發利用,進一步推動數據資源的開發共享。六是結合“一帶一路”等國家的重大戰略,支持和鼓勵具有競爭優勢的互聯網企業聯合制造、流通、物流、金融等領域的企業抱團走出去,共同開拓國際市場,增強全球競爭力和國際影響力。

    馬化騰認為,各行各業都應該積極去擁抱互聯網,否則就會落伍,互聯網不是獨立的新經濟新領域,而是和各行各業休戚相關。在過去一年多的時間里,互聯網在通信、金融、零售、O2O、交通等領域融合發展使得這些領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也暴露出一些問題。“互聯網+”時代面臨的挑戰很大,需要我們共同面對并解決。

    劉強東針對“互聯網+零售”的主題發表演講。他認為,未來,電商能不能大規模地替代連鎖店成為未來零售的主流,除了電商給消費者帶來用戶體驗的提升和便利之外,還取決于能否把整個行業的成本大幅下降,把整個行業的效率大幅提升。不管是“互聯網+零售”還是“互聯網+出行”、“互聯網+餐飲”,各行各業本質上都有共同的特點,如果加上互聯網翅膀能夠飛起來的話,互聯網必然為傳統行業降低成本、提升效率。如果不能做到這些的話,“互聯網+”到最后還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中國“互聯網+”指數2016》報告認為,以“互聯網+”為代表的新經濟與傳統經濟共振協同發展。在傳統產業基礎較好的省份,領軍城市率先井噴發展新經濟,輻射拉動周邊城市,形成產業及區域經濟優勢。新經濟成為拉動傳統經濟再上新臺階的新動能。

    報告指出,2015年,“互聯網+”在九大省份的相對發展速度超過GDP的相對發展速度。在產業基礎較好的省份,例如,北京、廣東、上海等地,“互聯網+”發展的全國占比是GDP全國占比的2~3倍,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在產業基礎較為薄弱的省份,例如,海南、寧夏等地,“互聯網+”發展的全國占比超過GDP的全國占比,“互聯網+”賦能民生及創新創業發展,實現彎道超車。2015年,在二、三線城市的強力拉動下,“互聯網+”在全國351個城市均取得增長。徐州、佛山、泉州、金華等二、三線城市的增速全面超越一線城市。“互聯網+”將為二線以下城市帶來更多機遇。智慧城市建設成為“互聯網+”深化發展的助推器。在“互聯網+”市場基礎較為薄弱的城市,政府部門、事業單位可以通過大力發展與民生相關的智慧城市服務,快速推動市場成長,帶動“互聯網+”整體發展。“互聯網+智慧城市”為移動支付、在線教育、互聯網醫療、網絡約車等新經濟業態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市場基礎。

    報告認為,“互聯網+指數”與各地的實體經濟發展現狀聯系緊密:數字GDP與實體GDP呈正相關關系。這一關系顯著、穩定,但并不是一成不變的。詳細的分析發現,在某些領域,數字GDP可以大幅超前于實體經濟水平,實現跨越式發展。

(來源:)
全球化工設備網(http://www.tupvw34.cn )友情提醒,轉載請務必注明來源:全球化工設備網!違者必究.

標簽:

分享到:
免責聲明:1、本文系本網編輯轉載或者作者自行發布,本網發布文章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給訪問者,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同時本網亦不對文章內容的真實性負責。
2、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作出適當處理!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86-571-8897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