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電加熱不銹鋼反應釜企業受各種內部因素和外部壓力的影響,也開始邁入制造業的新常態。與互聯網產業的風光無限相比,電加熱不銹鋼反應釜制造業目前可謂在重重困難中艱難跋涉。
中國電加熱不銹鋼反應釜企業過去的發展模式主要是靠要素驅動,特別是人口紅利以及投資驅動。而近幾年,我們可以看到中國制造面臨著雙重壓力:內部人力成本和運營成本持續上漲,外部經濟形勢持續蕭條貿易數據每況愈下,低端制造面臨東南亞和發展中經濟體的低成本競爭,高端制造需要抵御發達國家的沖擊,在內外雙重的壓力下,也開始進入一種新常態:
以“新常態”來判斷當前中國經濟的特征,并將之上升到戰略高度,勢必對中國制造業的轉型升級產生方向性和決定性的重大影響。從表象上看,經濟發展新常態是經濟增長減速和換擋,但本質上是經濟結構重構和增長動力重塑的過程。中國經濟轉向新常態將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新常態下的經濟平臺會逐步形成,制造業必須要適應這個過程。“新常態”這個概念提出已一年有余,在這一理念的指導下,中國制造也開始步入新的階段。
電加熱不銹鋼反應釜等制造業一方面原有勞動密集型產業向東南亞和印度等更低勞動力成本的國家轉移,另一方面,中國制造正向價值鏈更高端的產品延伸。互聯網和傳統行業深度融合,將成為新一輪“中國制造”的制高點。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工業互聯網、移動互聯網、電子商務等都將成為推動制造業發展的關鍵技術。
中國制造過去的發展模式主要是靠要素驅動,特別是人口紅利。而保障“新常態”的關鍵是切換新的動力機制,從要素驅動轉向創新驅動。因此,對于中國制造業來說,只有主動適應中國經濟發展的“新常態”,做好充足的準備,抓住機遇,加強自主創新,才能實現可持續發展,重塑制造業競爭優勢。
標簽: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