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政府辦公廳近日下發《安徽省生態環境監測網絡建設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明確提出堅持全面設點、全省聯網、自動預警、依法追責,建設政府主導、部門協同、社會參與、公眾監督的生態環境監測體系。
根據《方案》,到2020年,安徽全省生態環境監測網絡基本實現環境質量、重點污染源、生態狀況監測全覆蓋,各級各類監測數據系統互聯互通,監測預報預警、信息化能力和保障水平明顯提升,監測與監管協同聯動,初步建成天地一體、上下協同、信息共享的生態環境監測網絡。
完善生態環境監測網絡
省環保廳會同有關部門統一規劃、整合優化環境質量監測點位,建設涵蓋大氣、水、土壤、噪聲、輻射、生態等要素,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全省環境質量監測網絡,客觀、準確、及時反映環境質量狀況。
實現生態環境監測信息集成共享
建設全省統一的生態環境監測數據平臺,依托省級政務云、數據交換平臺和電子政務外網運行。匯集各級環境保護、公安、國土資源、住房城鄉建設、交通運輸、農業、水利、林業、衛生計生、氣象等部門獲取的環境質量、污染源、生態狀況監測數據,形成環境監測數據傳輸網絡。
科學引導環境管理和風險防范
加強環境質量監測預報預警、嚴密監控企業污染排放、提升環境應急監測能力。完善全省環境空氣質量預報預警體系,形成3至5日空氣污染趨勢預報,開展污染源分析和污染治理成效評估。完善重點排污單位監測數據傳輸網絡,實現全省重點排污單位監測數據和管理信息聯網。
《方案》還明確提出健全生態環境監測制度與保障體系。
標簽: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