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氣動網訊】新能源汽車在面世之初,雖然得到了多方面的支持,但由于動力、續航等缺陷,難以和燃油汽車競爭。在此情況下,國家為了推廣新能源車,推出了不少補貼措施,不過,接下來,新能車行業的補貼力度將會明顯下降。
政策紅利漸消 新能源汽車發展要靠什么?
面對補貼減少,政策紅利不足的情況,我國新能源車行業急需站穩腳跟。
新能源汽車行業的競爭壓力來自整個汽車行業,既有傳統燃油汽車,又有新興的智能車等等。而且,現在新能源汽車的市場份額還比較低。從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的一份數據統計我們可以看出,2015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量達340471輛,銷量331092輛,同比分別增長3.3倍和3.4倍,但這個數量在整個汽車行業僅占1.3%左右,這點市場份額可以說微乎其微。
而目前,制約新能源車發展的還是車本身的續航能力、充電時長以及相應的配套設施,這些問題也是消費者在購買新能源車是,更關心的。畢竟,充電不能像加油那樣幾分鐘就能完成,至少現在的技術還達不到幾分鐘充滿足夠新能源車所需的電能。
另外,從生產企業角度來看,新能源車的生產成本普遍比較高。其中,純電動汽車的生產成本是汽油車的兩倍,就算是插電是混合動力汽車,生產成本也是汽油車的1.2-1.4倍。再加上前期的研發等方面的投入,這就注定了一些規模不夠的汽車企業難以涉足新能源汽車行業,這對于整個行業的發展也是不利的。
那說到底,新能源汽車要如何才能形成自己強勁的競爭力呢?其實,客觀來看,與傳統燃油車相比,新能源車僅在動力和使用成本方面有優勢,但在價格、使用便利性等方面存在明顯的差距。所以,企業可以在缺陷方面找找突破口。
(責任編輯:云海)
標簽: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