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7月15日凌晨1點30分,廣西防城港核電2號機組首次并網發電,標志著我國西部首座核電站一期工程即將全面建成。至此,中國廣核集團管理的具備發電能力的核電機組已達17臺,總裝機容量達到1817萬千瓦。
防城港核電一期工程由中國廣核集團和廣西投資集團按照股比61%,39%出資建設,位于廣西壯族自治區防城港市企沙半島東面,是我國西部首座核電站,一次規劃,分批建設,一期工程兩臺機組于2010年7月,獲國務院核準建設。一期工程1號機組于2016年1月1日,正式商業運行。
防城港核電站一期工程2號機組于2010年12月28日正式開工建設,歷經土建工程、設備安裝、系統調試、核燃料裝載、機組臨界、汽輪機沖轉等重大關鍵里程碑。據悉,防城港核電站2號機組并網后,會進行一段時間的帶負荷試運行和相關試驗。各項試驗符合要求后,機組會進入滿功率示范運行考核。考核期間,機組的各項性能指標達到設計標準,機組狀態穩定,滿足電網相關要求,則表明機組具備正式商業運行條件。
防城港核電站一期工程兩臺機組均采用的是中廣核自主設計的改進型壓水堆技術CPR1000,技術安全、成熟、可靠。防城港核電一期工程建設進一步提升了我國核電自主化、國產化水平,反應堆壓力容器、蒸汽發生器等核島主設備均實現國產。據統計,防城港核電站一期工程綜合國產化率達到了80%以上。
據測算,防城港核電站一期工程建成后每年可為北部灣經濟區提供150億千瓦時安全、清潔、經濟的電力。與同等規模的燃煤電站相比,每年可減少標煤消耗482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約1186萬噸,減少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量約19萬噸,環保效益相當于新增了3.25萬公頃森林,對治理大氣污染、實現我國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目標、保護生態環境發揮積極作用。防城港核電站將助力廣西加快北部灣經濟區和珠江-西江經濟帶開放發展,構建面向東盟區域的國際通道,打造西南及中南地區開放發展新的戰略支點的建設。
防城港核電站二期工程采用我國自主知識產權三代核電技術——華龍一號,3號示范機組已于2015年12月24日開工建設。作為我國核電“走出去”的主打品牌,防城港核電站也有望成為我國核電開拓國際核電市場的橋頭堡。以防城港二期作為參考電站,中廣核將要主導建設的英國新建核電項目布拉德韋爾B項目亦將采用華龍一號核電技術,將為接下來以自主技術帶動裝備制造等產業大規模走出去奠定關鍵基礎。
(來源:機經網)標簽: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