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在线视频-亚洲综合在线观看视频-亚洲综合视频网-亚洲综合色秘密影院秘密影院-日本三区四区免费高清不卡

當前位置:全球化工設備網 > 資訊 > 行業動態 > 正文

正滲透膜技術在水處理中的研究應用進展

作者: 2016年07月19日 來源: 瀏覽量:
字號:T | T
正滲透是指水在滲透壓的作用下通過半透膜從高水化學勢區域(或較低滲透壓)自發地向低水化學勢區域(或較高滲透壓)傳遞的過程。與壓力驅動的膜分離水處理技術(比如超濾、納濾、反滲透等)相比,正滲透具有低壓、低

正滲透是指水在滲透壓的作用下通過半透膜從高水化學勢區域(或較低滲透壓)自發地向低水化學勢區域(或較高滲透壓)傳遞的過程。與壓力驅動的膜分離水處理技術(比如超濾、納濾、反滲透等)相比,正滲透具有低壓、低能耗和較低的膜污染等優點。文章介紹了正滲透的技術原理,綜述了其在水處理領域的研究和應用進展,分析了目前存在的問題并展望了應用前景。

膜分離技術近年來發展迅猛,在凈水處理、污水處理與回用以及工業水處理領域應用廣泛。其中反滲透(Reverseosmosis,RO)膜的膜孔徑小,能夠有效地去除水中的溶解鹽類、膠體、微生物、有機物等,具有水質好、無污染、工藝簡單等優點。然而RO存在能耗較高、水回收率低、濃水排放、濃差極化和膜污染嚴重等問題,限制了該技術的廣泛應用。

正滲透(Forwardosmosis,FO)是一種常見的物理現象,是指水通過半透膜從高水化學勢區域(或較低滲透壓)自發地向低水化學勢區域(或較高滲透壓)傳遞的過程。

人類很早就用該技術服務于日常生活,例如用濃鹽水干燥和保存食物。近年來研究發現正滲透技術在水處理領域具有無可比擬的優勢,與外界壓力驅動的RO過程相比,FO過程無需外加壓力,僅依靠滲透壓驅動,因此FO能耗小,膜污染相對較輕因而不需要頻繁清洗。另外FO在脫鹽過程中回收率高,濃縮鹽水可通過結晶分離,沒有濃鹽水排放,是環境友好型技術。

目前國內關于FO應用于水處理的研究較少,本文簡要介紹了FO技術的基本原理和研究進展,對國內外將FO技術應用于水處理領域的研究進展進行了詳述,對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對應用前景進行了展望,以期將這一新型水處理技術介紹給國內水處理領域的研究人員,推動國內對于該技術的重視和研究。

1正滲透基本原理

如圖1所示正滲透、反滲透和減壓滲透的原理。水和鹽水兩種不同滲透壓的溶液分別放置在被半透膜隔開的容器兩側,在沒有外界壓力時,水會通過半透膜自發地從純水側擴散至鹽水側,使鹽水側液位升高,直到膜兩側的液位壓力差與膜兩側的滲透壓差相等時停止,這就是正滲透過程;當外加壓力大于滲透壓差(Δp>Δπ)時,水會從鹽水一側擴散至純水一側,這個過程稱之為反滲透;對鹽水側溶液施加一個外加壓力(ΔP),當外加壓力小于滲透壓差(ΔP<Δπ)時,水仍然會從純水一側擴散至鹽水溶液一側,這個過程稱之為減壓滲透(Pressure-retardedosmosis,PRO)。PRO過程可以將滲透壓轉化成能源,是FO過程的一種實際應用形式。

圖1正滲透、減壓滲透、反滲透過程原理示意

2正滲透技術研究進展

根據正滲透原理,半透膜、汲取溶液是影響正滲透性能的兩個重要因素,關于正滲透技術的研究也集中在這兩方面。

2.1正滲透膜

關于正滲透膜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膜材料、膜制造工藝、半透膜和支撐層的位置關系這三方面。由于具有高抗氯性,不易吸附礦物質、油脂和石油類物質,三醋酸纖維素(cellulosetriacetate,CTA)(HTI公司)膜是應用最廣泛的正滲透膜,并且與纖維素相比,其對熱、化學、生物降解不敏感。在惡劣環境(比如廢水中)中會水解是其存在的一個重大問題。

對高性能正滲透膜材料的開發一直是正滲透領域的研究熱點,PRO中要求的能承受高壓的商業薄膜復合(thin-filmcomposite,TFC)膜、疏水的醋酸纖維素/三醋酸纖維素(CA/CTA膜)、具有低接觸角的TFC-聚酰胺(PA)膜(HTI公司)陸續被研制出來。新制備方法的進步使膜材料超越傳統的CTA和TFC-PA/聚砜膜范圍。聚苯并咪唑(Polybenziazole,PBI)是能夠自我充電,具有高抗鹽性、高表面疏水性和低膜污染趨勢;聚酰胺-酰亞胺(Polyae-ies,PAI)能夠將陽離子和陰離子通過膜排放到鹽中;親水性聚多巴胺(Polydopamine,PDA)能增加抗膜污染性能。

膜制備方法決定膜性能和過濾效率。傳統的相轉化技術被廣泛用于正滲透膜的生產中。新的膜制備方法主要向三個方向發展:

1)對膜表面加工、修飾,比如通過官能化膜表面或在聚合物中包被官能納米粒子來剪裁膜表面以降低膜污染、改善水通量;

2)增加機械抗壓性能,比如重設支撐結構以增加抗壓性、加入靜電紡納米纖維增加機械性能;

3)采用先進的共擠出技術增加材料機械穩定性和能量密度。

大部分正滲透膜由功能不同的兩層構成,即活性層(Activelayer,AL)—致密選擇透過膜和支撐層(Supportlayer,SL)—多孔結構提供機械支撐,構成了不對稱結構。這種不對稱性造成二者在位置關系上存在兩種可能:AL直接接觸原水(Activelayer-feedsolution,AL-FS或FO-模式)和AL直接接觸出水(Activelayer-drawsolution,AL-DS或PRO-模式)。

半透膜和支撐層的位置關系直接影響通量和膜污染趨勢,因而顯著影響正滲透性能。許多研究表明PRO-模式具有高水通量、相對較輕的內部濃差極化(Internalconcentrationpolarisation,ICP),然而這種模式膜污染較為嚴重。FO-模式和PRO-模式運行條件下,造成膜污染的主要污染物質有所不同:Jin等觀察到PRO-模式下更多的藻酸鹽污染;Zhao等則發現PRO模式下主要由于有機污染造成的膜通量顯著下降,并且經過膜洗后FO-模式能恢復較高的膜通量。

2.1汲取溶液

汲取溶液是具有高滲透壓的溶液體系,為正滲透提供滲透壓,直接影響正滲透的運行效率。由于溶解度高并且易通過RO過程再濃縮,NaCl是應用廣泛的汲取溶液之一。此外很多研究采用其他種類無機鹽溶質、有機溶質、合成材料溶質和揮發性氣體。對于汲取溶液的研究,都是為了尋找具有高溶解度、低分子質量,以產生高滲透壓;能夠用簡單經濟的方法分離或再生,成本低;與膜兼容性好,溶質反向滲透少;惰性、穩定、無毒、接近中性pH等特征的理想汲取溶液。

3正滲透技術在水處理中的應用

過去十幾年間,正滲透技術研究取得了較大進展,在海水淡化、能源開發、食品工程,甚至生命科學領域中的藥物蛋白濃縮、藥物釋放等方面應用廣泛。在水處理方面的應用起步較晚,但發展迅速,是值得關注的水處理新技術之一。

3.1單獨正滲透

正滲透技術很早就已被證明具有對某些工業廢水、垃圾滲濾液、城市污水出色的處理能力,由于僅靠膜分離進行物理性分離,這種處理僅限于對污水的濃縮。雖然僅僅濃縮了體積,但對于垃圾滲濾液和某些工業廢水也具有處理價值,極大方便了后續的處理和處置。

方舟等研究了FO膜對模擬生活污水的濃縮效果:FO膜對TOC、氨氮和總磷的截留率分別為97%、90%和83%;對離子的截留效果與離子種類有關,對陰離子和鈣鎂離子的截留效果較好;對模擬生活污水可濃縮10倍;錯流流速在一定范圍內影響膜水通量;FO膜污染潛勢較輕,通過氣水混合物理清洗和次氯酸鈉化學清洗聯用,能夠實現超過96%的通量恢復。

單獨正滲透工藝應用于水處理時需要相應的汲取溶液分離或再生裝置。HTI公司巧妙地以可食用的糖類或飲料粉末作為汲取溶液,開發出了Hydration水提取包:將正滲透膜做成一個密封的包,內含可食用汲取液,當把這種膜包放入臟水時,水在滲透壓作用下擴散進入膜包,被稀釋的汲取溶液就是可飲用的溶液。

由于這一過程不需要外加能源,得到的水沒有生物和外在有機物的污染,近年來廣泛用于野外救生和軍事應用。該原理可用于某些工業廢水處理領域:當生產的工業溶液需要稀釋出售時,可采用正滲透從生產廢水中汲取純水,是一種環境友好型清潔生產技術。

3.2正滲透膜生物反應器

膜生物反應器(Membranebioreactor,MBR)將生物降解與膜分離技術相結合,具有出水水質好、活性污泥濃度高、剩余污泥產量低等優點,然而膜污染問題是制約其廣泛應用的一大障礙。將FO與MBR相結合形成FO-MBR(如圖2所示FO-MBR工藝流程圖),或許是解決這個問題的一個選擇。

由于依靠汲取溶液的滲透壓代替外加機械抽吸壓力進行膜分離,與傳統浸沒式MBR相比,FO-MBR具有較低的膜污染趨勢,較高的水力停留時間也會產生高品質的處理水。除了具備上述優勢,FO-MBR也存在膜通量低、汲取溶液反向滲透進入MBR等問題,較高的內部濃差極化是引起膜通量下降的主要原因。另外FO-MBR高水力停留時間會引起進水中鹽類物質積累而抑制生物活性,有研究表明可通過優化SRT、定期去除混合液上清液的方式來解決這個問題。

圖2FO-MBR工藝流程圖

近年來溫室氣體排放使得對消耗大量資源、能源,排放大量溫室氣體的傳統污水處理技術提出反思。厭氧生物處理是有效的從污水中回收能源的技術之一。由于MBR將HRT與SRT相分離,厭氧MBR(AnMBR)能夠維持較高生物量。

Chen等將FO與AnMBR組合成FO-MBR,該工藝能去除96%的有機碳、幾乎100%的總磷和62%的氨氮,產生的生物氣中CH4和CO2分別占65%-78%和22%-35%,達到了平均0.21LCH4/gCOD的沼氣產率,且生物反應器中鹽度的增加沒有對生物過程產生抑制或毒性效應,FO-AnMBR表現出在污水能源回收與利用方面的可能性。

3.3正滲透—反滲透組合工藝

單獨正滲透和FO-MBR都需要配備汲取溶液分離、回收裝置,并且FO-MBR中膜組件直接接觸活性污泥混合液,仍會產生較為嚴重的膜污染問題。將正滲透(FO)與反滲透(RO)組合用于污水處理,正滲透用濃汲取溶液的滲透壓于從原污水中分離純水形成稀汲取溶液,反滲透(RO)則從稀汲取溶液中分離純水,汲取溶液在其中循環利用(只需根據蒸發、反向滲透、漏失等耗損情況適當補充),是可行的新型污水處理技術(如圖3)。

圖3FO-RO組合工藝流程圖

York等早在1999年就發現FO/RO組合工藝具有對垃圾滲濾液出色的處理能力,水回收率高達95%,并且產水水質優良,達到當地淡水環境水質標準的要求。Holloway等也研究發現以FO作為RO預處理單元的FO/RO組合工藝處理厭氧消化液時,在較長的運行時間內表現出可持續的水通量和較高的污染物去除能力,進一步用數學模型對該工藝進行了模擬,結果表明RO組件是系統的主要能耗單元,FO預處理單元要求較大的膜面積,綜合考慮能耗和膜面積需求的最優水回收率為70%。

FO-RO應用于低濃度城市污水時,會使原污水得到濃縮從而提高有機物、氨氮、磷等物質的濃度,有利于后續厭氧消化回收能源、厭氧氨氧化自養脫氮、磷資源回收等可持續污水處理工藝的進行,是解決低濃度城市污水可持續處理難題的有效措施之一。Lutchmiah等提出了“sewagemining”的概念:利用FO耦合反滲透(RO)直接處理污水,并將FO濃水導入厭氧反應器進行能源回收。

對城市污水進行濃縮會極大提高污水中氨氮濃度,從而解決了厭氧氨氧化自養脫氮技術在城市污水中應用的限制。綜上分析,一個基于FO-RO的包括厭氧消化產能、厭氧氨氧化自養脫氮、磷沉淀回收的新型可持續污水處理工藝(工藝流程如圖4所示)是值得期待的,也許會顛覆現有的污水處理工藝。

圖4基于FO-RO的可持續污水處理工藝流程

3應用前景

正滲透是一項在其他領域證明了的、具有應用前景的技術。相對于壓力驅動的反滲透,具有低壓操作、低能耗和低膜污染的顯著優勢,尤其是與MBR、反滲透技術進行組合,在水處理領域表現出潛在應用前景。隨著對環境友好、可持續水處理技術的不斷探索,正滲透水處理技術會得到極大推廣。筆者認為我國對于正滲透技術的研究應關注以下三個方面:

加強對膜組件的研究:更多質優價廉的膜材料的研發是膜分離水處理技術推廣應用的基礎。我國現有正滲透膜性能較差、品種稀少。新型膜材料、膜制備方法、膜組件支撐層和活性層的位置關系等方面的深入研究對于提高產水率、降低膜污染性能和降低運行費用具有重要意義。

加強對汲取溶液的研究:現有研究已將多種化合物及其組合溶液作為正滲透汲取溶液。高溶解度、低分子質量,以產生高滲透壓;能夠用簡單經濟的方法分離或再生,成本低;與膜兼容性好,溶質反向滲透少;惰性、穩定、無毒、接近中性pH等是理想汲取溶液的特征,也是汲取溶液領域的研究方向。雖然研究眾多,但仍然沒有形成經濟高效的汲取溶液技術體系。

加強對正滲透水處理工藝參數的研究:正滲透應用于水處理領域起步較晚,尤其在國內嚴重缺乏對關鍵工藝參數的掌握,需要大量的研究以逐步形成可供設計參考的理論支持,形成成熟的工藝技術體系。

作者單位:臨沂大學資源環境學院,文章將刊登于《環境工程》2016年34卷第5期

全球化工設備網(http://www.tupvw34.cn )友情提醒,轉載請務必注明來源:全球化工設備網!違者必究.

標簽:

分享到:
免責聲明:1、本文系本網編輯轉載或者作者自行發布,本網發布文章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給訪問者,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同時本網亦不對文章內容的真實性負責。
2、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作出適當處理!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86-571-8897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