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在线视频-亚洲综合在线观看视频-亚洲综合视频网-亚洲综合色秘密影院秘密影院-日本三区四区免费高清不卡

當前位置:全球化工設備網 > 資訊 > 行業動態 > 正文

石油資源國有化與私有化的動因

作者: 2016年07月14日 來源: 瀏覽量:
字號:T | T
2012年5月,阿根廷政府宣布將該國最大的石油公司YPF公司收歸國有。2014年8月,墨西哥結束該國長達76年的石油國有化壟斷,向國外資本開放國內石油市場。2016年4月,沙特副王儲表示,沙特計劃通過兩地上市的方式向國際

  2012年5月,阿根廷政府宣布將該國最大的石油公司YPF公司收歸國有。2014年8月,墨西哥結束該國長達76年的石油國有化壟斷,向國外資本開放國內石油市場。2016年4月,沙特副王儲表示,沙特計劃通過兩地上市的方式向國際投資者出售石油巨頭企業阿美石油公司的股票。近幾年,產油國針對石油資源的國有化或私有化動作頻頻,其背后的目的引人深思。

  問題一:石油國有化或私有化的影響因素是什么?

  由于石油產業的正式發展歷程與近代工業緊密相連,因此石油產業的國有化、私有化之爭主要影響因素是現代社會經營發展理念的變化。

  影響現代石油產業國有化或私有化的主要因素包括:國家產業發展戰略、國家執政理念、戰爭、社會思想運動、運營成本及其他因素。比如,1923年9月23日,法國時任總統雷蒙·普恩加萊致信Ernest Mercier,委托他建立一個“在法國控制下從事石油生產”的公司。西方資本主義列強在20世紀初爭搶全球資源的需要,促成了今天石油巨頭道達爾的前身——法國石油公司的正式成立。道達爾的發展之路成為國家產業發展戰略促成國有化石油產業發展的經典案例。

  戰爭促成國有化的典型案例是英國石油發展史。1908年,英國人William Knox DArcy 獲得伊朗國王批準,商業開發他在1901年于波斯灣發現的石油資源。1909年4月14日,新組建的盎格魯—波斯石油公司對此項目進行開發。該公司真正獲得發展的機遇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當時英國政府認識到石油資源的重要性,開始收購該公司股權,并向皇家海軍提供燃油。戰后英國政府已經擁有達51%之股份,并在歐洲各地開展業務。這正是由于當時帝國主義參戰國家普遍采取對戰略工業進行戰爭風險兜底,同時將戰略產業作為戰爭工具的思潮(代表思想為總體戰),促成了國有化英國石油的舉動。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第三世界反殖反帝斗爭如火如荼,中東和南美的產油國興起資源民族主義,第三世界產油國紛紛收回西方石油公司在其境內的資源控制權,成立了自己的石油公司。

  然而,資源民族主義思潮的興起并不是簡單地收回產權。隨著第三世界產油國完成了國有化進程后,部分產油國考慮到自身生產技術和管理能力的問題,又讓出一部分國有股份和石油分成吸引國外的先進技術和管理方式以提升自己民族工業的水平和效率。社會思想風潮的起起伏伏,也決定了石油產業國有化和私有化的進程。

  所以,現代社會發展的方方面面都有可能影響到一個國家對其石油產業是采取國有化或是私有化運營思路。現在,各國石油產業國有化或是私有化的模式多種多樣。比如,有的是公司股權進行私有化轉讓或是收為國有;有的是油品分成一部分,分給私人企業或是外國石油開發商以刺激開發商投入資金和技術,或是提升國有分成比例;還有將勘探權和開發權分離,鼓勵私人和外資勘探;美國20世紀20年代以后對石油產業嚴加約束管制、實施反壟斷拆解,也可以看作是變相的石油產業國有化以實現石油產業的國家資本主義;而21世紀大力倡導頁巖油、頁巖氣開發,放松石油產業的限制促成了“頁巖氣革命”,也可以看作是促進石油產業私有化發展的變形。各國促進石油產業發展的各種手段多種多樣,不一而足。

  問題二:近年來國有化與私有化動作有何特征?

  近30年油氣價格變化與全球石油產業國有化進程產生了非常微妙的關系。如何提高產業經濟效益成為是否進行國有化或私有化操作是主流的重要考量動因。

  這一時期雖然世界局勢趨于總體平穩,但是由于全球石油資源經過近200年的大規模開采,陸上低成本、低開發難度的油田日漸稀少,向低產、高稠度、高寒、深海、高風險油田要產量已成為最近30年全球油氣開發的大發展趨勢,如何調動社會力量對于油田開發的積極性、促進新油氣開發勘探技術應用、最大限度挖掘本國油氣開發潛力來滿足國民經濟需要,成了各國政府的重要任務。所以,各國政府采取各種辦法促進私人資本、外國資本進入油氣開發的險、難、深、艱領域,提高油氣開發能力,同時利用現代金融市場套取廉價資金進行融資,利用多種要素交易渠道和工具保障本國油氣交易利益。

  2003年“9·11”事件之后,戰爭導致市場對供需失衡局面表示長期的悲觀,國際原油一路走高,中國經濟的崛起則拉動了全部大宗商品需求量上升。2008年全球經濟危機則推動了全球游資涌入大宗商品期貨市場進行避險和套利。這一系列的誘因導致全球油價走上了100美元/桶的長期高位,石油消費國為此苦不堪言。

  為了避免長期在高油價中煎熬,石油消費國采取了一系列促進油氣勘探開發的措施,因為即使融資和開采成本較高,相比100美元/桶的進口價也是相對低廉的,更不用說可以節省大量外匯,滿足各石油消費國的經濟需求。其結果就是全球采儲比大幅提高,美國反而成了潛在的石油出口國,非常規油氣占據新增儲量的半壁江山。在我國,國土資源部為頁巖氣試點進行了多輪多種所有制招標,打破了以往國有石油公司一統上游開發市場的格局。近海油、深海油、可燃冰勘探如火如荼,石油體制改革全面進行。

  產油國方面,2014年之前,以沙特為首的產油國對于頁巖氣、頁巖油開采技術嗤之以鼻,俄羅斯、歐佩克都沒有石油產業私有化的意愿。然而,2014年美國調整貨幣政策,全球經濟形勢和熱錢流向逆轉,在中東亂局苦熬的沙特負債累累,終于提出讓出國有石油公司股份、套取現金發展金融業的口號。而之前大力上馬高成本石油項目的石油消費國們,因為油價腰斬、全線虧損導致項目紛紛下馬。

  綜上所述,回顧近30年來的全球石油產業產權結構國有化進程可以看出,在意識形態穩定狀態下,最終促成一國是否進行石油產業國有化或者是私有化的主要動因是國民經濟的需求。這種需求調動了石油產業的發展轉型——需求形成利潤空間,吸引私人資本進入油氣投資市場;當需求得到滿足的時候,轉型動力隨即喪失,利潤差也隨之凋零,私人資本自然而然就失去了追逐投資機遇的興趣。

  (作者為北京石油交易所分析員)




 

全球化工設備網(http://www.tupvw34.cn )友情提醒,轉載請務必注明來源:全球化工設備網!違者必究.

標簽:

分享到:
免責聲明:1、本文系本網編輯轉載或者作者自行發布,本網發布文章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給訪問者,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同時本網亦不對文章內容的真實性負責。
2、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作出適當處理!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86-571-8897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