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包裝網訊】供給側改革,就是從提高供給質量出發,用深化改革和創新引領二者雙輪驅動的思想推進結構調整,矯正要素配置不合理,擴大有效供給,提高供給結構對需求變化的時效性、適應性和靈活性,提高全要素生產效率,更好地滿足廣大人民群眾的需要,促進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而現階段我國印刷業整體服務能力不強,多數印刷企業只能提供基礎的倉儲和運輸服務,沒有提供高品質、高附加值服務的能力。因此,如何提高印刷企業服務能力是我們現階段要去探索的,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我們如何構建高效率、高品質印刷提出了新方向。
通過提升信息化水平來提高印刷效率、降低成本是重要途徑。具體包括深入實施“互聯網+流通”的行動計劃,引導傳統流通企業加快信息化改造,通過互聯網云倉系統、城市共同配送體系、智能運輸路徑規劃系統、行業數據信息平臺等來實現。具體來說,如下:
第一,抓住創新驅動的新機遇,加快適應新需求的服務創新。
創新發展已經成為重要的發展理念,抓住鼓勵創新政策和整個產業落后服務面臨淘汰的機遇。要真正抓住供給側改革給印刷業帶來的發展機遇,印刷企業必須樹立“精致服務”和“百年老店”的精神,改變傳統印刷業發展依賴低水平規模的擴張,苦練企業管理提升內功,把活做專、做精,確立向管理要效率、靠管理優化供給、用創新來滿足供給端結構性改革后的新需求。
第二,提升“互聯網+”高效印刷平臺利用率,整合資源。
互聯網的快速發展改變了人們,特別是年輕人的信息接收渠道和閱讀方式。于是,書報刊,其中又以報紙為甚,以及說明書、廣告宣傳品等內容印刷量的下降速度很快,由此反襯出包裝印刷在印刷總量中的占比不斷上升,其實包裝印刷同樣也受到了國內經濟及出口增速下降的影響。印刷企業應根據市場的這一變化調整自己的經營模式?;ヂ摼W發展為印刷業帶來的變化,包括IT行業跨入印刷業(“互聯網+”)和印刷企業對接互聯網(“+互聯網”)兩種。而在互聯網與印刷相融合、為客戶提供更好服務的過程中,難免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甚至發生賠了夫人又折兵的事,但只要認準方向,鍥而不舍,印刷企業一定可以走出一條更為寬廣、滿足市場需求的新路。
標簽: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