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省電力行業供給側改革實施意見:超低排放任重道遠
作者: 2016年07月06日 來源: 瀏覽量:
字號:T | T
近日,北極星節能環保網從貴州省政府獲悉,關于出臺推動電力行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進產業轉型升級的實施意見,涉及燃煤電廠超低排放改造、節能改造余熱回收等,全文如下: 貴州省出臺推動電力行業供給側結構性改
近日,北極星節能環保網從貴州省政府獲悉,關于出臺推動電力行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進產業轉型升級的實施意見,涉及燃煤電廠超低排放改造、節能改造余熱回收等,全文如下:
貴州省出臺推動電力行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進產業轉型升級的實施意見
為認真貫徹落實《中共貴州省委貴州省人民政府關于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的意見》精神,推動我省電力產業清潔高效健康有序發展,經省人民政府同意,省政府辦公廳近日印發《貴州省推動電力行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進產業轉型升級的實施意見》,要求各地各部門認真貫徹執行。意見主要內容如下:
一、加快電力體制改革,實現產業轉型升級
(一)主要目標。高效安全的電力體系基本形成,市場配置電力資源的機制初步建立,政府監管體系和監測預警機制進一步完善,電力對國民經濟的支撐作用進一步增強。“十三五”期間,完成792萬千瓦機組超低排放改造和1650萬千瓦機組節能升級改造任務,關閉淘汰煤電產能114萬千瓦;新增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裝機600萬千瓦以上。到2020年,電力總裝機達到6900萬千瓦,其中煤電裝機控制在3800萬千瓦,全社會用電量力爭達到1700億千瓦時,全省外送電量力爭達到1000億千瓦時。
二、加快煤電結構調整,推進煤電轉型升級
(二)實施超低排放改造。落實《煤電機組超低排放和節能改造實施方案》,進一步明確企業主體責任和部門監管責任。2016年至2019年,對現役16臺非W型火焰鍋爐和非循環流化床鍋爐煤電機組(裝機總容量792萬千瓦)進行超低排放改造。到2020年,實現在基準氧含量6%條件下,煙塵、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濃度分別不高于10、35、50毫克/立方米。
(三)實施節能改造。采用汽輪機通流部分改造、鍋爐煙氣余熱回收利用、電機變頻、供熱改造等成熟節能改造技術,重點對30萬千瓦級和60萬千瓦級機組實施綜合性節能升級改造。
(四)淘汰落后產能。2020年前,關閉淘汰20萬千瓦以下純凝機組114萬千瓦;對改造后供電煤耗仍達不到國家能耗標準和污染物排放達不到國家環保要求且不實施節能減排改造的煤電機組實施關停。
(五)合理調控煤電投產時序。對煤電項目進行分類指導。對續建項目,業主單位要保障工程建設資金按期足額到位,保證工程建設質量,按時投產;對在建項目,控制投產節奏,適應市場需求;已核準尚未開工建設的項目,合理安排開工時間。原則上“十三五”前三年不核準煤電項目,后兩年根據電力市場需求適時啟動核準程序。
(六)優化煤電裝機結構。新建煤電項目必須符合國家新的排放標準和節能要求。積極支持有條件的煤電企業通過“上大壓小”,在我省建設60萬千瓦級乃至100萬千瓦級超超臨界示范機組。到2020年,全省60萬千瓦級機組在煤電裝機的占比由目前的54%提高到68%以上。
(七)加強自備電廠管理。根據能源資源和市場需求,嚴格新建機組能效、環保準入門檻、水資源管理“三條紅線”控制指標,科學規劃建設自備電廠。執行統一的產業政策和市場規則,推動自備電廠成為合格市場主體,公平參與市場交易,并按規定繳納政府性基金和政策性交叉補貼費用。構建“規劃、政策、規則、監管”協調一致的監管體系,強化對自備電廠的監督管理,提升自備電廠運行水平,維護電力系統安全穩定運行。
三、大力發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進一步優化電力結構
(八)優化水電開發。加快續建的水電項目建設,積極發展農村小水電,對具備條件的水電項目實施擴機增容,力爭到2020年裝機達到2200萬千瓦。優化水電梯級調度,實現發電、城鄉生活生產用水、生態環境和諧發展。
(九)加快發展風電。加大風電項目建設力度,促進風電與觀光旅游綜合開發,實現我省風能資源充分合理開發利用,力爭到2020年裝機達到600萬千瓦。
(十)積極發展光伏發電。在光伏資源條件較好的西部縣區,利用荒山、荒坡、廢棄礦山等建設光伏電站。結合農業生產、生態保護和觀光旅游,推進農光互補等綜合開發,因地制宜推進光伏扶貧,力爭到2020年裝機達到200萬千瓦。
(十一)大力發展瓦斯和生物質能發電。采取綜合措施提高煤礦瓦斯、垃圾、農林廢棄物綜合利用率,力爭到2020年裝機達到100萬千瓦。
(十二)積極推進核電、抽水蓄能電站項目前期工作。爭取將我省核電項目納入國家“十三五”規劃,核電廠址納入國家保護目錄。爭取將抽水蓄能電站項目納入國家選址規劃和建設規劃,爭取首個項目在2020年前開工建設。
四、加強電力基礎設施建設,提升電力普遍服務水平
(十三)實施新一輪農村電網改造升級工程。力爭2018年前完成我省新一輪農村電網改造升級任務,農村電網供電可靠率不低于99.8%,綜合電壓合格率不低于97.9%,戶均配變容量不低于2千伏安,建成結構合理、技術先進、安全可靠、智能高效的現代農村電網。
(十四)加快實施城市配電網建設改造工程。在中心城市(區)內選取核心區域建設高可靠性示范區,到2020年供電可靠率不低于99.99%。建設10個新型城鎮化配電網示范區,實現與城鎮規劃建設協同推進,與水、路、氣等其他基礎設施協同發展。將住宅小區供電工程納入配電網統一規劃,建立統一標準,規范建設。
(十五)加強通道能力建設。加快金(金州變)天(天生橋二級電站)線和興(興義電廠)金(金州變)線在金州變電站站內配串方案的前期工作。爭取國家電網支持,加快推進畢節華潤煤電送重慶專用輸電通道建設。加快建設威寧變至奢香變、奢香變至鴨溪變、詩鄉變至碧江變、興仁換至獨山變等500千伏線路工程。
五、深化電力體制改革,增強電力市場競爭力
(十六)擴大并規范直接交易范圍。逐步減少發用電計劃,逐年提高市場化交易比例,到2020年市場化交易電量比例達到60%以上,大工業用電全部實行直接交易,統調煤電企業必須參與電力市場化交易,鼓勵符合條件的自備電廠參與市場化交易。探索水電和新能源發電參與市場化交易機制。
(十七)拉動省內用電有效增長。建立電量和電價掛鉤機制,鼓勵大用戶通過直接交易等方式降低電價,增加產能,擴大用電量。進一步落實大數據、大旅游、大生態等新興產業電價優惠政策,利用電價優勢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加快新興產業發展和產業結構優化。調整居民階梯電價政策,鼓勵居民用電。增加城鄉電力消費,為發電企業提供發展空間。
(十八)促進外送電量穩定增長。進一步加強與廣東等省(區、市)的電力合作,建立“計劃+市場”的西電東送新機制,在計劃電量的基礎上努力擴大市場直接交易電量。從2016年起實施“黔電送深”對口幫扶畢節專項計劃,2016年向深圳送出電量30億千瓦時,爭取逐年增加。探索與周邊省(區、市)開展市場化直接交易模式,鼓勵發電企業和售電公司“走出去”開拓省外市場,每年市場化交易電量力爭達到50億千瓦時以上。
(十九)推進售電側改革。鼓勵電力企業單獨組建或與園區合作組建配售電公司,建設園區新增配電網,實現發配售電一體化發展,激發電力企業培育市場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鼓勵電力企業依托自身優勢成立售電公司為用戶提供綜合能源服務。
(二十)強化科技創新。建立企業主體、政府支持、社會參與的科技創新體系,完善市場倒逼機制和科技創新激勵機制,推動電力企業加快科技進步步伐,提高綜合管理水平和市場競爭力。在貴州電力規劃研究中心的基礎上加快建設煤電科技創新平臺。加強與科研機構、設備制造企業合作,針對我省無煙煤的煤質條件,開展煤電機組高效清潔發展方向研究。開展山地抗凝凍低風速啟動風力發電機組的技術研究和應用,研發高效率轉換光伏組件。
(二十一)推進電力信息化建設。依托大數據、互聯網建設電力生產、輸配、調度、交易等智能化平臺,運用我省首創的電力交易指數,加強電力交易市場的監管。按照“集中調控、分布自治、遠程協作”要求,加快推進智能電網建設,實現電網快速響應與精確控制。集成電網、車企、交通、氣象、安全等各種數據,建設基于電網、儲能、分布式用電等元素的新能源汽車運營云平臺,實現充電網、車聯網、互聯網“三網融合”。加強與科研機構合作,研究建設我省流域梯級水電安全與應急信息管理平臺。
六、推進電力上中下游產業融合發展,加快電能替代步伐
(二十二)推動煤電聯營。鼓勵煤炭企業、煤電企業通過資本注入、股權置換、兼并重組、股權劃撥等方式推進煤炭和煤電實現聯營,發展混合所有制。優先規劃建設煤電聯營項目,簡化核準程序,實現電廠和配套煤礦同步規劃、同步核準、同步建設。將煤電一體化項目用電納入配套電廠用電范圍,在同等排放和能耗條件下發電優先上網,支持煤電一體化項目參與跨省(區、市)電力市場化交易。
(二十三)延伸電力產業鏈條。依托已建或在建煤電項目,規劃建設一批煤電循環經濟工業園區,有針對性開展招商引資,引進市場銷路好、科技含量高、與煤電產業能互動互補發展的加工企業進入園區,切實降低園區企業用能成本,實現能源資源高效綜合利用,促進產業循環發展。探索建立“煤炭-電力-用戶”聯動機制,實現煤炭+煤電+下游企業共贏發展。鼓勵煤電企業參股或控股大數據、大健康、大旅游等新興產業和鋁工業、化工、建材、冶金等高載能企業,形成利益共同體,促進煤電與下游產業聯動發展。
(二十四)推進電能替代。鼓勵居民使用蓄熱式電鍋爐、蓄熱式電暖器、電熱膜等多種電采暖設施替代分散燃煤設施。在工農業生產中,結合產業特點,推廣使用電鍋爐、電烤房、電窯爐、電灌溉等。加快充電基礎設施建設,推廣使用電動汽車。七、加大統籌協調力度,保障電力行業健康發展
(二十五)強化責任分工。在省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領導小組領導下,由省發展改革委(省能源局)牽頭,負責電力行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總體設計、統籌協調和督促落實,研究解決改革中的困難和問題;省經濟和信息化委、省環境保護廳、省國土資源廳、省財政廳、省科技廳、省國資委、國家能源局貴州監管辦等部門和單位要按照職能職責和本意見要求,細化任務和工作措施。各地要加強政策宣傳和輿論引導,做好節能減排、煤電聯營、淘汰落后產能、深化電力體制改革等政策解讀,確保改革順利推進。
(二十六)強化規劃引領。加強“十三五”電力發展規劃與全省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和全國電力發展規劃的有效銜接,優化電源布局,做到電源建設與市場消納相平衡、電源建設與電網發展相協調,推動煤電有序健康發展。強化規劃約束,控制煤電規模,凡是未進入“十三五”國家和省級電力發展規劃的項目一律不得開工建設。
(二十七)強化政策支撐。對達到超低排放水平的燃煤發電機組,按照國家關于實行燃煤電廠超低排放電價支持政策的有關要求,給予電價補貼。適當增加超低排放機組發電利用小時數,原則上獎勵300小時左右。對污染物排放濃度低于國家或省規定的污染物排放限值50%以上的,落實減半征收排污費政策。支持符合條件的燃煤電力企業發行企業債券直接融資,募集資金用于超低排放和節能改造。對能效和環保指標先進的新建燃煤發電項目優先納入全省年度火電建設計劃。按照《國家能源局關于建立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目標引導制度的指導意見》(國能新能〔2016〕54號)等文件精神,落實國家關于可再生能源發電全額保障性收購管理辦法有關規定,確保可再生能源優先發電和全額收購。
(二十八)強化精準調度。對各項改革任務進行分解,明確部門和企業職責,細化措施,制定時間表,落實責任人,建立調度機制,實施精準調度,及時解決推進中的困難和問題,確保完成任務。建立督查考核辦法和情況通報制度,開展定期督查和績效評估,對完成不力的單位進行問責,確保改革取得實效。
意見還對各項工作任務的牽頭單位、責任單位作了明確。
全球化工設備網(http://www.tupvw34.cn )友情提醒,轉載請務必注明來源:全球化工設備網!違者必究.
免責聲明:1、本文系本網編輯轉載或者作者自行發布,本網發布文章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給訪問者,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同時本網亦不對文章內容的真實性負責。
2、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作出適當處理!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86-571-8897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