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氣質量是如何變化的,大氣痕量氣體等污染氣體在地球上空是如何輸運的?高分系列衛星可以實現對我國陸地、大氣和海洋的觀測。7月1日,記者從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科學島)獲悉,由科學島自主研發的大氣痕量差分吸收光譜儀(EMI)通過驗收評審,該儀器將登上高分五號衛星,成為大氣“觀察員”。
高分辨率對地觀測系統重大專項(簡稱高分專項)是《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中16個重大科技專項之一,于2010年批準啟動實施。該專項共計劃發射十余顆高分辨率對地觀測衛星,將統籌建設基于衛星、平流層飛艇和飛機的高分辨率對地觀測系統,完善地面資源,并與其他觀測手段結合,形成全天候、全天時、全球覆蓋的對地觀測能力,由天基觀測系統、臨近空間觀測系統、航空觀測系統、地面系統、應用系統等組成。
EMI可監測全球(或區域)范圍內對氣候和生態環境有重要影響的O3、NO2、SO2等大氣痕量氣體的分布和變化,定量獲得我國區域上空及全球空氣質量變化、污染氣體的分布輸運過程,監測工業排放和生物燃燒對大氣組成成分、全球氣候變化的影響。
通俗地說,高分五號衛星攜帶了來自科學島的EMI之后,可以對大氣尤其是容易對空氣質量造成影響的大氣痕量氣體進行“監控”,其數據或可成為空氣質量的“晴雨表”。
(來源:機經網)標簽: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