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機構預計上半年經濟增速6.7% 需防資金“脫實向虛”
在投資的拉動下,中國經濟在今年上半年有望整體表現平穩。
中國社科院財經院6月28日發布報告稱,今年第二季度中國經濟增速與一季度一致,約為6.7%,全年約在6.6%左右。
此外,國家信息中心、交行、中行等機構也預計今年上半年經濟增速為6.7%。
不過不少專家指出,目前5月末廣義貨幣增速比狹義貨幣增速低十多個百分點,大量的資金流入到了房地產貸款,而不是實體經濟,這對未來長期經濟可持續增長不利,需要盡快解決銀行資金“脫實向虛”的問題。
社科院報告指出,目前二季度工業生產累計增幅略有上升,消費需求有所改善,民間投資增速下滑,基建和房地產投資也有下行壓力。工業經濟運行仍然面臨較大的下行壓力,部分地區和行業的持續下滑現象尤其需要保持高度警惕。
中國社科院經濟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郭克莎表示,目前經濟平穩增長,主要是政府投資發揮了很好的作用,下一步整個投資下行壓力大。
“未來經濟的最大風險可能是房地產泡沫破滅。”他在當日的報告發布會上說。
多機構預計上半年經濟增速6.7%
國家統計局將在7月15日公布上半年宏觀經濟運行情況。不少機構預計,今年上半年經濟增速為6.7%左右,第二季度與第一季度基本持平。
中國社科院財經院綜合部副主任汪紅駒指出,預計今年二季度經濟增長6.7%左右,居民消費價格上漲2.0%左右。二季度形成新的弱平衡格局,國內外市場需求總體仍然偏弱。
在改革方面,去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確定的“三去一降一補”初見成效。
下半年經濟略有放慢,第三、第四季度經濟增速分別是6.6%、6.5%,全年經濟增速為6.6%,全年CPI上漲2.0%。
在物價方面,下半年居民消費價格(CPI)和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PPI)可能會出現變化,其中PPI持續回升,到年底可能轉為正數。但是CPI仍保持穩定。
汪紅駒也指出,目前經濟特征是經濟增速平穩,工業生產下滑趨勢,投資增速企穩、結構改善,外貿形勢嚴峻,財政收入增速略有改善等。但是下半年經濟下行壓力比較大,仍需要政策托底,充分兼顧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經濟平穩運行的雙重目標。
但是仍有問題需要解決,比如經濟下行過度悲觀的預期被扭轉過來了,但是企業的信心仍不牢靠。“民間投資和房地產投資,以及基建投資增速下半年可能放慢。”汪紅駒說。
國家統計局數字顯示,1-5月的規模以上工業增速為5.9%,甚至比一季度5.8%加快。由于地區生產總值(GDP)采取生產法核算的方式,上半年經濟平穩將成為定局。
21世紀經濟報道獲悉,大多數機構對上半年經濟增長6.7%持相同看法。不過,對于目前的經濟主要問題,則看法各異。
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員劉學智認為,目前經濟仍存在不確定性,比如美聯儲是否加息,英國脫歐對經濟的影響等。
在國內方面,工業的去產能壓力大,這也會影響經濟的增速。另外,也有一些局部性問題需要引起重視,比如,杠桿率的提升,債券市場上的違約事件的出現,這些局部的風險影響到民營企業。
需防“脫實向虛”現象
大部分專家都認為,需要嚴防目前整個經濟“脫實向虛”的問題。
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陳彥斌指出,現在大量的貸款資金流向了房地產,而沒有流向實體經濟,實際上目前廣義貨幣增速未達到年度目標,穩健的貨幣政策也需要略微轉向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
“只有保持實體經濟有貸款支持,實業投資又發展,整個經濟才可以持續增長。”他說。
央行數據顯示,5月末,廣義貨幣(M2)余額146.17萬億元,同比增長11.8%, 比狹義貨幣(M1)余額同比增長23.7%的增速要低10多個百分點。
在貸款方面, 5月末住戶部門貸款增加5759億元,其中,短期貸款增加478億元,中長期貸款增加5281億元。非金融企業及機關團體貸款增加3597億元,其中,短期貸款減少121億元,中長期貸款增加1825億元。
5月末廣義貨幣增速大幅低于狹義貨幣,且居民長期貸款增加,不少專家分析,這與居民個人房地產貸款大幅增長有關。
而長期大量的資金進入房地產,在貨幣政策加大力度的情況下,未必能促進經濟增長,相反可能會助推房價上升,以及使得實體經濟更為困難。
郭克莎指出,解決經濟深層次問題,還是要推進市場化改革。
比如民間投資為什么低迷,主要原因是投資回報率低。
郭克莎建議,下一步需要中央做好頂層設計,超越部門局限。在明確改革框架的基礎上,讓地方大膽實踐,發揮地方積極性。另外也要加快制定改革的配套措施,及時解決出現的新問題。
劉學智認為,下半年積極的財政政策仍需要發揮作用。在貨幣政策方面,應適度寬松。
<p style=(來源:全球五金網)標簽:
相關資訊